民間團體再擴伸多元就業方案爭取

  • 2007-04-13
 在生計收益低盪下,多元就業成了民間爭搶工作,也是地方中年婦女首選職場,從公部門至民間團體進用此方案,並提供民眾謀生機會,減少賦閒在家的作法,外界持予正面看法,至少是填補真空的權宜之計。
 隨著中央經費及人員使用政策調整,地方機關及民間團體組織,在爭取策略、思維模式也必須調換,共同為地方爭取機會,創造資源。
 政院多元就業方案實施,來自於國內經濟低迷,人民失業率升高所做的補救措施;雖非長久之計,但也因應部門技工、工友凍結所作的總量調配,避免固定用人薪資成長所做人力替代,以及推動勞務委外的同步措施。
 這項就業方案,臨時僱工性質,按日計酬,每天八百四十五元,對失業人口不無小補,對賦閒在家的家庭婦女也可貼補家用。
 由於地方消費族群轉換,民間傳統商業型態受到衝擊,以及國軍兵力銳減,市場攤販收入萎縮,造成創業不易,就業更是困難,年輕者在台或轉向大陸發展,一般婦女多則留在家裡,尤以子女已就學或成家立業的中年婦女無事可做,店內生意冷清,多元就業方案成了她們出外勞動的唯一選擇。 
 近年,中央分配地方多元方案,項目不固定,人數也無法確定,加上工期僅一年,穩定度、銜接度上,每年年終至年初,會有空窗期,且有待業的等候困擾,以及進用條件資格篩選。
 以今年核定的民間團體社會型計畫,有五個方案四十七人進用,使用民間團體有體育、漁會、紅十字支會及北竿、莒光社區、文化協會,除延續並延伸工作項目及範圍,提供鄉親就業、謀生機會。
 前述中央經費撥助及人員使用政策調整,尤以預算分配,已由過去層級節制,循行政系統一次性或統配方式,改為各區塊做計畫性申請,其甚至有的直接以機關、團體申請,如社區協會的專案計畫。
 爭取計畫、經費、人力,在計畫策略上也必須做調整,首先具備的是主動精神,瞭解計畫、方案內容,然後思考項目需求按期程提出,只要努力、有心去做,獲得通過機會很大,不論公部門或民間團體漁農工商及民間協會都應有此體認,尤以民間組織性質較為討好。
 在策略、思維上,以思考創意及現有資源活化再利用,徵詢專業或集體智慧,尋求新的發展出口,擬定一個計畫逐年爭取,不管是經費、人力,就以此股本作為延續擴散,一則活絡本身組織體質,深人組織功能,二來給予鄉親一個機會,等於是一加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