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酒二廠是一個發端的開始

  • 2007-04-14
 打紅東高招牌之後,除了品質堅持不變外,量也要供應無缺;商場如戰場,東高進軍兩岸,甚至開拓國際通路,以攻城掠地,佔取酒國市場版圖,線上生產及倉庫儲存量首要充足,方能源源不絕的輸送。在去年完成廠內第二條生產線,並加入營運,銜接的是東引二廠興建,希望未來三、四廠甚至全民廠房,形塑東引成為白酒之鄉,一來在地產業企業化,二來塑造與法國葡萄酒之鄉美譽而齊名。
 東高白酒名氣竄起,不單是廣告、通路打開,而是它的酒質禁得起考驗,雖然,它的起跑較慢,不過,急起直追的後勢,連金高都呼吸到壓力。在馬祖系列高粱酒中,東高是第一品牌,以東引陳高的酒質香醇、口感度都在金門之上,它成為酒客最愛,是靠酒質取勝。
 本報曾論述,將東引朝白酒之鄉的願景去走,主要是我們要有此企圖及理念,一步一步往前推,從通路打開,再到擴廠,這就是願景的方向。
 以東高的酒質,除了技術之外,天候及水質也是原因,這些天然的賜予,不是別人可以帶得走,或是可以仿效,也是我們得天獨厚之處。
 酒的業績創造在於產、銷策略運用,在策略規劃運用上,打破過去世華八八坑道的操作模式,主導權在我,運用代銷商通路、廣告加持,共同創造雙贏利基。
 量產、供銷平衡,在打通路戰之同時,東引增加第二條生產線計畫同步展開,去年完成之後,陳高可以增產六成,也即年量產十萬公斤可拉到十六萬公斤,而特高可視需求擴大供應。
 隨著需求量增大,擴二廠是必然的作法,地方政府持續在推,議會也催促加快,就廠房用地、產銷作業、人力資源等,主管部門加緊落實。
 在用地部份,以「有償方式」向國有財產局價購預定用地,完成架構依都市計畫法使用分區辦理地目變更,馬酒公司成立東引二廠興建執行小組,縣府也成立專案小組,每月召開檢討會議追蹤列管。另外,針對馬酒公司東引二廠之規劃,應列入產銷分立制度之評估;二廠後所需人力資源進行評估,確認所需人才及就業機會的名額。
 加快建廠腳步,土地取得後規劃設計,待完成後的產銷、人力配套運用,二廠的產量將可拉到年三十至四十萬公斤的量,等於增加一倍的庫量,將來再推民間協力合產或全民認股,東引白酒之鄉的輪廓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