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外島爭取多年的排雷工作,今年馬祖地區首先要在北竿展開排雷,這項攸關馬祖全面性發展的安全作為不能馬虎,我們不希望國防部有關單位只是虛應故事,馬祖四鄉十島都應納入調查及清除雷區的範圍;發展觀光是馬祖必走的路,而各島佈放的地雷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清除務求確實,這樣才真正讓馬祖在觀光發展及景點開發上免於恐懼。
在解除戒嚴之後,金馬已清除一半以上的雷區,新一波的排雷計畫民國九十六年至九十八年,編列新台幣五億一千萬元清除雷區,金門有一百餘座,馬祖也逐步執行排雷作業,國防部目前採委外及自行作業兩種方式,其中今年要在北竿執行的是屬於委外性質。雷區已是國際性的議題,我國「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是在去年六月十四日公布,明定國防部應在七年內完成排雷工作,針對金馬外島排雷,國防部決定由陸軍成立排雷專業部隊,試行自力排雷,比較複雜的仍以委外為主。
馬祖與金門同樣實施軍事管制數十年,金門有的問題,馬祖一樣不缺,馬祖各澳口和沿岸目前極待掃除的地雷數量不少,我們也要相關單位重視與解決,海岸沿線景 觀多樣又美麗,隨著觀光腳步邁開,開發的觸角遲早要延伸到海岸地區,不能讓地雷成為開發的障礙。軍事設施與軍事任務是有階段性的,早年國軍部隊剛剛進駐馬祖,軍備落後,為了防範敵軍入侵,不得不以地雷「防衛」第一線,於是軍方在駐軍無法監視的地方均佈置地雷。現存的地雷多半是民國六十多年設置在海岸線的地雷,與金門不同的是,金門因為兩次重大戰役,地雷發揮某種程度的殲敵效果,但在馬祖,少有敵人入侵,地雷派不上用場,倒是對地方民眾「有用」,早期民眾因為誤闖雷區而受傷亡者不在少數。
即將進行的馬祖掃雷工作必須要在嚴格的監督下執行,在排雷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要有相關的機具進場,我們不希望再度發生像過去兩年駐軍拆除廢棄據點碉堡時,怪手隨便開山闢路的情況,因為拆碉堡或排雷卻造成海岸景觀無可回復的遺憾,對馬祖而言也是一大損失。
在兩岸對峙期間,金馬全面的埋設地雷,阻止敵人登陸,因時代背景,而有其防禦需要,如今戰爭遠離,國防部理應還給住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金馬開放觀光,海岸及澳口是一大景點資源,由於過去佈設地雷未予明確處置,不要說遊客到海岸線都毛骨悚然,連在地鄉親也會因此卻步,我們期待在未來安全機制下逐步完成排雷,解除馬祖人心中的陰影,以及還給所有國人一個無懼的旅遊空間。
落實排雷工作 還無懼旅遊空間
- 200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