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修繕要有永續經營的配套措施

  • 2007-06-06
 地方政府推動辦理閩東傳統建築風貌補助案,多年來已經陸續有上百間的傳統古厝因此而得到重生的機會,政府積極作為有助於計畫的落實;相對的,也使傳統建築風貌再現,這是對文化資產的尊重,也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但過去政府採修繕金額比例制,最近兩年四鄉五島由政府補助修繕的古厝租約續到期,在永續經營議題上面臨極大考驗,現在最缺乏的不是修繕古厝所需的經費,而是可長可久的配套措施。
 全縣四鄉五島都存有古老房屋,但多已接近風燭殘年、破損不堪,不過在屋主善加保護以及政府補助計畫激勵下,賦予新生命也展現新氣象;尤以北竿芹壁村保存最完整。整修古厝固然是基於個人意願與需要,也在為地方文化資產作貢獻,今天因為閩東建築逐漸修復,形成馬祖一大特色。這些特色也有助於觀光事業發展,因此,傳統建築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這也是政府積極爭取經費、全力推動的原因;在補助方案的規劃上,不可否認,不論是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或是民意機構,都採以較寬鬆的立法規劃為原則,對屋主而言是一大利多。
 繼「漁寮書齋」之後,曾經風光一時的「依嬤的店」也吹起熄燈號,北竿芹壁村第一期修繕的古厝也有多間租約到期,這些代表著第一波老屋回春委外經營的店家,已全部暫時沉寂,這是政府推動傳統建築風貌補助以來所面臨最大的困擾。我們知道,過去由政府負責修繕再委託經營的古厝,多半產權是屬於旅台鄉親的,他們當初抱的心態是只要老房子有達到整修的目的就好,至於如何經營及租約到期屋歸原主後,要如何接續經營等,是毫無預設立場與想法的。現存的傳統建築補助辦法普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今後政府在推動閩東風貌時,必須要仔細思考的大問題。
 十年前若沒有一些熱心人士對聚落保存的執著,也不會凸顯芹壁、牛角、福正這些閩東建築瑰寶價值。這些成果的重要性在其潛力,因為有了它,使馬祖可以不斷的延伸,不停的發展,效益無窮;所以現在聚落保存的重點已經由過去的經費來源轉移到永續使用的規劃。去年,馬管處奉命執行所謂四年五億的聚落保存經費,這是馬祖傳統聚落受肯定的具體象徵,對馬祖所有尚未修護的古厝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但執行計畫至今,包括總顧問團隊及主管機關,也還在為如何透過規範達到房子修繕後要永續經營的目的,這個遊戲規則攸關馬祖長遠的發展之路,正因為這一次經費龐大,影響的層面也相對很大,更必須謹慎為之。
 馬祖能夠把閩東建築保存下來,且賦予生命力,假以時日,地區這些老房子,必將成為世界級的資產。為此,我們希望政府和民間繼續努力,促使閩東建築發揮更大的效益;在遊戲規則制定上,要有可長可久的思維,大家集思廣益,一定能為傳統古厝找到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