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小狗所產生的諸多問題時有所聞,野狗傷人、家犬排泄物影響村容景觀等;馬祖地小島散,全縣都是風景特定區,環保與觀光是唇齒相依的角色,除了政府公部門的重視與作為外,要落實環保工作最需要的其實是鄉親的自覺參與。不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要努力營造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空間,如果連自己都不愛,又如何談及吸引觀光客。
地方小,公部門過去在處理類似環保等問題時,難免有鄉愿的成份存在,長期以來讓部份不守法的民眾,誤以為即使違反相關規定也可以不必受罰,這個觀念在現在法治的社會是萬萬不可繼續存在的;以人行道騎樓為例,經常在宣導期過後民眾又回到原點,因此執法機關的決心與魄力,是可以大大影響馬祖整體景觀的因素之一。近來民眾反映有民眾飼養的家犬隨地大小便,造成村容景觀大受影響,其實諸如此類因民眾不自覺而產生的環保問題還有很多,所以要馬祖的環保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民眾的再教育是重要的課題。
民國60年以前馬祖幾乎沒垃圾,因為生活水準低,且少量的垃圾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都拿去燒火,要政府處理的垃圾微乎其微,但現在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垃圾反而成為困擾馬祖的問題;近年來,政府投資大量的金錢與人力在垃圾處理之上,整體的環境有所改善,但細節方面還是有待加強,尤其是民眾不自覺產生的垃圾汙染源最為嚴重,這都是缺乏認知的表現。對於致力發展觀光的馬祖而言,環保應列為第一要務,民眾對環保的認知如果能透過教育達到提升的目的,環保問題才能由下而上獲得根本的改善。
從北竿塘岐村前陣子的「鳥事」風波可以看出,民眾對於環保的認知是有再提升的空間,一般民家如果連這種「鳥事」都要靠他人或政府部門來解決,那馬祖永遠無法達到環保自覺的終極目標;自掃門前雪是最基本的環保作為,但顯然地區民眾在這方面還沒有具體的行動。「簡單才是高明」這句話雖是充滿哲理的語言,要落實在生活裡其實沒有想像那麼難,現代人喜歡把生活搞的複雜,因此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垃圾,對環境的負擔與日俱增,因此要減輕環保的負擔,要先從簡單生活做起。
環保是永無止盡的工作,馬祖地小島散,環保政策尤其重要,掩埋場有選址及壽命問題,焚化場普及率不高,環保署亦不鼓勵繼續興建,垃圾減量是對環境維護唯一可以做的工作,而垃圾減量的第一線把關工作就落在每一位鄉親的身上。在地區,環保政策推動不過幾年時間,可說是全新的經驗,但是在政府不斷宣導下,鄉親的觀念已經開始有所改變,尤其是環保意識的提高。現今,有關環保方面的活動,大致均能得到各界的支持,並且主動配合,甚至出現許多熱心人士加入環保義工行列,是維護地區整潔環境主要動力來源,但這股力量尚未轉化成永續前進的動力,政府與民間都要再加把勁,因為環保做不好,觀光也就沒有光明的前途。
環保作為需要鄉親自覺參與
- 200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