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旅遊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2007-06-12
 今年首季一至四月到馬祖旅遊人數小幅下跌,雖然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空運交通,但也不必陷入數字的迷思,只要用心經營,誠意服務,拉長旅遊旺季的市場,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受天霧的影響,地方去年遊客就已減少,今年狀況較嚴重,以最近五、六月來說,不穩定天數接近一半,的確是旅遊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根據九十五年馬祖遊客人數最新統計,去年全年來馬旅遊的人數為71998人次,較九十四年減少8600人次;去年因霧季長,颱風也多,造成空運無法維持正常航班,不少遊團在當天改走金門、澎湖,這也是無奈的結果。
 今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又少了,同時,五、六月旺季第一波情況不佳,預估要突破去年的流量也不容易。民國九十三年馬祖觀光人數首度突破十萬大關,與南竿機場啟用後,因本島便利性,台灣遊團增加,南、北竿的客船也破了流量紀錄。民國九十四、九十五年也都在七、八萬上下。
 固然,人潮是觀光流量的重要指標,是否再創下新高,我們認為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旅遊品質升級,才是觀光永續經營的動力。
 近四年旅遊的改變,一是地方旅遊在民國九十三年起,從年頭走到年尾,推翻開放觀光以來季尾無團的說法;九、十月入秋後,遊客人數不降反升,也改寫了暑假旺季的歷史;我們希望遊團數的消長不在於季節的替換,而在於一年四季展現不同風情,而遊客臉孔也不停在交換。
 另外,轉換的是,遊客族群從青少年至銀髮都有,以及不同區塊的小眾團體,這是客源成長的持續力。
 旅遊不在於季節變化,夏天有夏天的魅力、冬天有冬天的媚力,我們希望馬祖一年四季不同的風情,都有遊客光臨,打破旺、淡季之說法。再者,是不同族群、不同客源的開發,如生態知性、軍事遊戲以及純休閒渡假之性質。
 不管,天氣怎麼變,還有機場改善等期待,旅遊的成長最後在於用心經營及誠心服務,也就是開發的動能,尤其遊客拉抬至一定的量之後,未來內容多元、豐富,以及服務升級,它的熱度才不會冷卻。
 有的是需要等待,有的是不能等候,如接團、服務、經驗、細節,亟待強化及改善的部份,逐步去突破、加強,避免未來的失分。
 服務升級要持續不斷,民間住宿、餐飲、導覽、接待及行程規劃,相關的行業都要在一個階段做一次體驗,自我檢視過去經營、服務的地方不周、不及之處,讓地方旅遊品質再升級。
 景點設施的強化,觀光的形象是整體的評價,地方景點的規劃、闢建、強化,活動項目的內容設計、安排,也要每年不斷地思考、創新、突破,打造島嶼觀光的新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