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發展角度看塘岐靶場土地問題

  • 2007-06-17
 延宕爭議數十年之久的北竿塘岐靶場軍方使用民地問題,在民意的聲聲催促下,軍方終於展開一連串的動作,日前約有十筆土地經協調與地主達成某種共識,但仍有許多地主對於軍方採租用或價購的處理方式不能認同,還要繼續協調;塘岐靶場的存在與否,至今仍是爭議不斷,在北竿首善之區設置靶場影響地方發展是有可議之處,從整體發展來看,靶場遷移才是一勞永逸的作法。
 北竿因平地有限,塘岐早年沙地闢建為國軍射擊靶場等軍事訓練場地,周邊營區眾多,使得村落成為商業聚集地。因靶場位於山坡,林木、雜草茂密及人口最多之處,靶場的火燒山事件、射擊噪音影響居家生活,以及靶場長期佔用民地等三大問題難以解決。最近有部分地主在軍方主動出面協調下,約有七筆土地達成以租用方式的解決方案,但由於該地區在都市計畫使用分區中多為保護區及運動場設施用地,在土地的公告地價及現值方面都無法與街道上的土地相比。據悉,位於靶場的土地約一百坪的年租金尚不到新台幣三千元,這種租金有等於沒有,即使往回追溯五年,對長期土地被軍方使用的地主而言是於事無補。
 馬祖地區平地有限,北竿塘岐擁有全縣面積最大的平地,但有近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積是靶場及周邊設施所用,靠近靶場的地區因有噪音問題,根本不適合人居住,臨近的塘岐社區長期受噪音之擾,戰地政務期間民眾因有生意做,對於靶場噪音問題並沒有太多的要求與聲音,如今時空環境改變,讓靶場繼續存在已經是大多數塘岐居民所不願接受的事實。
 隨著國軍的精實專案實施,靶場在軍事訓練上的角色也有所改變,事實上,靶場在實際的使用時間上已不如往日密集,但只要有國軍進駐的一天,訓練是在所難免的,易地訓練是目前看來唯一能解決佔用土地及噪音環保問題的方式,不論是遷移到其它地點或移師到南竿訓練,都是可以評估的作法。以目前軍方與部分地主達成的協議內容來看,土地租用採一年一約的方式處理,從這點可以看出,其實軍方對塘岐靶場也沒有所謂的「長久之計」,既然被認定為現階段仍有必要的重要軍事設施,又怎麼會有過一年算一年的草率決策。
 地方未來的發展雖是未定之數,但大方向朝觀光一途是無庸置疑的,塘岐靶場及周邊土地,若以軍事用途的價值衡量是十分有限的,配合地方發展做其它用途,才能發揮土地的實際價值。解決靶場土地問題,軍方目前為止似乎並沒有更具突破性的想法與作法。不論將來靶場土地是採租用或價購方式,都只是近視的「權宜之計」,從六十多年使用至今,在某方面還是要還公道於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