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一個星期來,馬祖南北竿機場受困於天候因素,造成運能大打折扣,交通部撥款一千二百萬元進行的馬祖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正由地方政府展開中,並進入最後定稿階段,不論結果如何?馬祖空中交通要澈底改善是全民的共識,空中交通的便利與否,將是馬祖發展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馬祖自八十三年開闢空中交通管道至今十多年以來,由於受限先天地形條件不佳,雖然號稱一縣兩機場,但碰到天候不理想時,就形同虛設,很多鄉親稱馬祖機場是所謂的「跛腳機場」,表示易受天候影響的程度,遠超過國內任何機場,要求改善的聲音從未間斷,但是要怎麼改善,卻是各界看法不見得一致。馬祖空中交通現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穩定,以及因為航班不穩定而間接產生運能不足的問題,因此,機場改善只要克服穩定性的問題,運能就能跟著提升。
回顧過去,每次旅客與航空公司產生的糾紛都因天候不佳航班不正常所引起,機場條件不佳是馬祖存在已久的老問題,在先天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想要突破,需要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現階段加班機的調度機制更顯重要,天氣不好時班機取消,天氣好轉時航空公司要調飛機來加班,現在只要南竿一關場,空運就幾乎要停擺,北竿雖然起降條件較佳,但規劃航班較少,只有靠加班這種臨時且機動的措施來因應南竿關場後所產生的亂象。現有的機場設施及航班並沒有做最有效的運用與規劃,所以老天一變臉,旅客心驚驚。
設施完善的機場可以讓便捷的空中交通帶來整體發展的良性循環,而現在卻剛好相反,很多人因為交通不便產生恐懼感,小三通中轉的台商會把交通便利性列為過境的最重要考量因素。馬祖需要一座好機場已是全民共識,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已經啟動,地方政府列為重點施政工作全力來推動,將來不論評估的結論為何,最終需要中央的支持才能落實。經過多年時間的觀察,改善機場的共識慢慢形成,過去所謂的「南北心結」,現在已經漸漸消弭,不論是那裡的鄉親,大家只期待有一座良好的機場,把人潮帶到馬祖來,有越來越多的鄉親認為,這座完善的機場在南竿或北竿都已經沒有多大差別了。
改善穩定性必須要設法降低航機起降的標準,目前南竿仍屬目視機場,北竿雖然是所謂的儀降機場,但在能見度限制上,南竿的五千公尺與北竿的三千二百公尺其實相差不大;根據觀察,三千二百公尺是經常造成關場平均值的臨界值,換句話說,如果能把能見度標準降到三千二百公尺以下,一年之中會關場的天數就所剩無幾,那通常是濃霧造成,不能也不必列入考量。馬祖現階段的空運問題是源於不穩定因素,提高穩定度便可直接提高運能。
改善空運穩定性就是提高運能
- 200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