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因建設而變大,更因友善而偉大,偉大比變大值錢,而這個友善的觀光整體形象是要靠所有鄉親共同配合,讓馬祖掛起友情旅遊島嶼招牌。在端節連續假期中,南竿發生一樁計程車追討旅客因搭錯車,但已叫車,車主要求付費事件,值得我們省思。
這位駐軍乘客向本報投訴,計程車主態度,讓他與女友很不舒服,車主表達已出動車輛,要求基本費用,這樣他可以接受。
以此事件,我們在此建議計程車主,當乘客叫車時,除非是熟客,不然,都要主動告知對方車牌號碼、大約到達時間,或是徵詢乘客姓名、確認手機號碼,可避免雙方爭議,也不影響遊客對地方的印象。當然,乘客在叫車時,也要問清楚車主號碼,以及路線價格,雙方達成交易。
平情而論,在雙方都沒有確認下而錯過,應各退一步,做平和、理性的解決,沒有必要弄到緊張或不舒服之感覺。
受部隊裁減、市場萎縮影響,計程車營運狀況普遍不佳,不過,在旅遊風氣打開後,散客有漸增趨勢,小載量、便利、機動性強的計程車,逐漸受到遊客的歡迎。
計程車也是一個區域的門面,更是外來者接觸對象,以及對當地留下形象的指標,所以,業者的服務態度非常重要。地方計程車業在工會成立後,並配合地方旅遊發展,曾推動制服、服務升級等行動,大部份車主皆有服務觀念,只有少數而影響整體品牌。
簡單的一句招呼、問候或一份貼心服務,對顧客、遊客而言,感受卻是溫馨;不容諱言,地方就是少了這份習慣的感染力,一般外界對馬祖的評價,是人心淳樸、熱情,但比較被動,欠缺主動的招呼、問候及服務,不免令外來訪客感覺疏離、冷漠感。再者,對外來遊客或在役駐軍消費,與在地方鄉親一視同仁,不能因外來而有所起伏,這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做大旅遊品牌,是我們應有的格局、思維;雖然,現階段在交通等設施尚不足,但是,我們不能以此而自我設框,而要先儲存旅遊品牌的能量。觀光旅遊不是一天或一年即可成形,更不是大張旗鼓的硬體建設,而是每一個服務環節的搭配;同時,它是永續經營,不是殺雞取卵,耗盡所有資源。
最後,我們希望計程車與乘客爭議事件不再重演,大家在叫車、接送的前置作業上要交代清楚,避免不愉快經驗留在行程回憶裡。
計程車是觀光門面 首重服務招牌
- 200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