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藝術村 外在不缺、缺內在

  • 2007-07-27
 現代人出遊,要的是那分悠閒、舒適的心靈補給,並已逐漸擺脫走馬看花的滿檔行程,而休閒度假村、傳統藝術村走紅,正是迎合這股風尚。地方大力推動觀光發展之際,馬祖藝術村是一個正確且可行的方向,值得再深化,形塑馬祖旅遊之特色招牌。
 在忙碌、煩燥的工作職場,壓力、勞累如影在身,出門旅遊再趕行程,等於是另一種身心負荷,所以現在邀集三、五好友自行組出遊的小團不少,他們不在乎費用,在乎的是遊玩品質,達到真正放鬆,不跟團,且自由自在放慢腳步。
 近年,國內旅遊的走向,也漸漸跟國外遊客一樣,定點式遊玩,沒有太多行程,也不必搭車上上下下,到一個點下榻,輕輕鬆鬆行走,貼近定點遊玩區塊,累了喝杯咖啡,更不必消耗體力,或是滿身汗水。
 旅遊休閒風已是趨勢,也是地方聚落特色村構築的開高走勢,縣府文化局延續過去藝術家進駐活動,推動「發現島嶼」計畫,希望是開啟馬祖藝術村大門的有力推手。
 以藝術村特色而言,地方聚落具有閩東建築就是最大本錢,外在條件具備,現在需要經營的是原貌維護及內涵豐富。
 原貌維護工作,地方近年已不斷在推動、執行,加上中央專案經費挹注,五年後將更完整恢復;而現階段要同步的是內在深化,如何呈現在地傳統藝術文化更是一大課題。
 以度假村型態來說,地方各島村落依山傍海,傳統式石頭、木材民宅的聚落,也是度假休閒村最珍貴資產,在生活動線、服務設施上強化,以及提供便捷生活機能,就是最自然度假村。
 以目前國內度假村或是藝術館形式村落區塊,大多是新建或仿造,它們佔優勢的是休閒生活機能完備,但欠缺的是歷史背景及自然風情;馬祖具有先天條件,唯尚待完整系統規劃住民集體意識形成。
 我們希望從民國九十六年起,經由硬體的專案計畫推動維護修善,搭配執行藝術村營造的方向,讓馬祖藝術村在民國一百年成形,為馬祖旅遊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