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特色小吃店 旅遊餐飲新走向

  • 2007-07-28
 台中一家海產店,打著東引海釣魚鮮美名號,也打響了名氣;近年在北縣市也常見福州乾麵、馬祖麵館的招牌,生意不錯。在馬祖旅遊市場,隨著散客增多,以及外食人口增加,簡單料理、口味特殊的小吃,值得嘗試經營,如向來有名的福州拌麵、餛飩、粉干等。
 在福州市有家傳統的拌麵店,近年已突破傳統店鋪,採公司連鎖店經營方式,把業績做大,也把賣場弄得潔淨,裝設冷氣,且價格不變,這就是學習成功的版本。
 地方在商機不景氣狀況下,山隴固然佔地利、人潮之便,最近也開了幾家新店,走的是小店、精緻、不同口味的小吃,生意頗佳,主要是外食人口以及部分散客。
 以馬祖地緣、區位關係,未來自助行的遊客在機場改善後必定增多,這些遊客中、晚餐都得自行處理,小吃店是他們的首選;再者,團遊在吃宵夜時也會選擇簡單、風味的小吃,所以,料理特殊的小店有它的市場。
 再者,現今大家都對大型餐廳菜餚已不太感興趣,除非特殊場面、情面,不然,大家都喜愛快炒式的小吃或是簡速上桌的小菜碟,主要不佔時間、簡單、快速,不必招呼太多伴客,或邀請陪客,同時,現在參加應酬都是捧場性質,喝酒及長時間的時間消耗是相當累,倒不如粗菜淡飯來得輕鬆自然。
 其實,地方餐廳也可以改變經營方式,除了旅遊餐之外,可以增加小吃項目,一則讓生意活絡,二來菜色來源也多樣、新鮮。或許,業者有他們想法,或是在人力成本開銷上不划算,以及客源不穩定等因素而無法兼顧;但是等大桌上門,並非長久之計,不妨思考一下新的經營操作。
 現代人對吃,不是樣板式大魚大肉,而是口味,簡單的料理、獨特的風味,二、三道菜餚就已滿足口慾,小吃店能夠一直看好的原因也在此。平情而論,我們也不可能做不出什麼大菜、名菜,也欠缺材料來源及輸運,只要在地材料能夠做得精緻、有味,仍可打出名號。做生意是用觀察的,小本經營也是如此,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抓得住市場脈動、消費需求,才能有新的業績。
 小而精緻,小而獨特,也是地方餐飲新走向,如福州拌麵、餛飩等小吃風味,以及在地海鮮、酒糟、點心加以精研開發,再把店面、賣場升級,空間舒適、明亮、潔淨,還是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