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蛤節成功版本看莒光旅遊開發指標

  • 2007-07-30
 莒光花蛤節有多吸引人,看坐船的人就知道,自開幕以來,每週末的節目活動,週五開始,海上航班客流量大幅上升,週六、日也是幾乎客滿。從遊客流量的活絡,突顯主題性活動的魅力;在地資源的特色及強化旅遊周邊服務業,以成為馬祖觀光一塊招牌。
 地方旅遊大門拉開,莒光因欠缺聯外大型交通載具,大量遊客無法登島,為四鄉旅遊競爭力最為薄弱的島嶼,不但遊客較少,且甚少留宿,使得旅遊周邊行業無法帶動,成為地方觀光的冷感帶。
 近年,莒光大力推動在地旅遊特色,尤以莒光三寶-花蛤、西瓜、豆腐強力宣傳,社協、學校及熱心志工更不斷投入開發,挖掘島嶼特有資源及美化環境,大家形成開發旅遊集體意識,希望打響莒光名號。
 汗水不會白流,花蛤節的舉辦,經由經驗的累積,內容一年比一年豐富,時間也由一天拉長一個月,這就是成效的開始,亦是能量逐步揮發的開端,並以時間換得揮灑空間。
 過去的花蛤節開幕至結束一、二天,遊客腳步跟著冷卻,今年最大的突破由一天拉到一個月,最佳鮮度在於週週有活動,催喚了遊客嚮往的心。
 根據四週觀察,除了花蛤節主題性具強度外,宣傳也夠熱度,不少台灣旅客都是指名要參加花蛤節活動,也有不少旅台、各島在地民眾想要回味一下挖蛤樂趣,造成莒光花蛤一向有名,而且天然鮮美,堪稱花蛤之最,除了挖蛤可親近海洋樂趣之外,搭配活動舉辦,當然有它的不可抗拒驅動力。
 在花蛤季活動結束,未來如何延續旅遊人潮,以及在地資源主題性活動之規劃,的確是值得再思考。
 本報在開幕當日,曾論述福正沙灘的生態維護調查及花蛤產量維持,是當務之急,有必要列入鄉年度大事;再者,馬管處莒光站可以規劃一個花蛤博物館,就在地花蛤做個完整介紹,也可供遊客參觀、瞭解。
 花蛤節的成功版本,可以再延伸百合花季,目前社協已大量推廣及開闢園區,我們希望培育成一片花海後再打出這項主題性旅遊活動,同時,建議莒光先推動鄉花-百合的徵選。
 另外,大場雌光螢的夜賞,以及標本製作、生態介紹,都是可以加料成為旅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