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亂石砌法有它的工法之美

  • 2007-08-11
 會呼吸的房子,是形容馬祖石頭民房最吸引人的話,聚落巷道內的砌石矮牆,也是最能引誘遊客視覺及內心觸動,其中地方傳統亂石砌法最具特色;專家認為,早期修繕過程中有的工法不當,必須重新疊砌,以呈現亂中有序的統一基調;這個建議很好,地方觀光相關部門也認同這項看法。
 地方傳統聚落的特色,除了石頭、木造房子之外,巷道內的石頭矮牆也是一大特點,遊客穿梭其間,都會投以驚豔的眼神。砌石的牆價值在於它的自然、有生命的感覺,不同於水泥僵硬或是木製護欄機器生產的統一製式。
 民房石牆及巷道矮牆最美的是亂石砌法,這個工法其實是有技巧,在疊砌的過程中不是隨意疊上,而是亂中有序的整體美感。
 目前引起專家認為不妥的背景,是在推動聚落修繕過程中,以芹壁為例,由於先後期匠師不同,砌出來的石牆基調亦不同;原因是工法不對。
 砌石矮牆近年來大量出現在村落的村容改善之中,其中芹壁村的數量最多,早期修繕時,是因大陸工匠師傅不易申請,地方也欠缺人才,在近年推動過程期間,亦不免出現先後匠師的不同。現有芹壁村的砌石矮牆利用水泥直接覆蓋是錯誤的施工方法,疊砌的方式看起來並無法呈現所謂亂中有序的基調,這是未來芹壁村要整體景觀改善中重要的一環。
 砌石矮牆因為匠師的不同的確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矮牆的形式大同小異,但疊砌的方式不同會大幅影響最後的結果,顯示砌石是一門很高的學問。
 針對專家的看法,目前執行聚落修繕專案計畫的馬管處也予認同,外界也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不但可以統一以後修繕時的原則,同時,地方所有砌石的味道也是一樣版本和味道,共同呈現馬祖傳統建築及工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