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地區兩所小學教育資源整合議題,在議會中多次受到議員的重視,謝承春議員基於孩子受教權的立場要求相關部門要儘速推動落實;這個議題從紙上談兵到實務操練,在過程中先要整合老師與家長的意見,然後進入實質的排課作業,本學期開始,兩所學校首先在體健藝能及鄉土課程方面推動整合,這是地區教育政策重大的突破,我們期盼整合能循序漸進,同時任何政策的改變與配合,都要以孩子受教權為第一考量。
謝承春在議會中指出,以地區各國小現狀進行檢視,不論聯合還是獨立國小,人數都相當有限,這對學生受教權益及施教品質有負面影響。雖然教育部近年來推動小班制,但也明白指出,所謂的小班制最理想的人數是二十五到三十人,這是根據教育專家分析對學生受教最有利的人數。而馬祖地區受限於島嶼分散及村落不集中及人口相對較少的影響,小學的班級人數普遍不達教育部小班制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併校在實質主客觀因素上無法推動,那麼資源整合就是一項可以嚐試的新作法。
北竿塘岐及坂里兩所小學人數都不多,推動資源整合的意義更顯重要,雖然在過程可能面臨觀念及技術面的問題要克服,但跨出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新學期開始,北竿地區推動教育資源整合進入實際作業階段,早在暑假期間,兩校校長就排課細部進行協調討論,規劃每週四、五下午時間為資源整合上課時間,目前確定實施的是中、高年級,以月為單位,兩校學生互相交換集中上課。本學年整合上課的內容有體育、藝術與人文及鄉土教學領域;學校表示,選擇這些課是因為在新制度實施的開始是需要適應期的,希望經由初步的整合拉近彼此的距離,對於未來全面性的整合是比較好的。
教育是百年大計,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教育被視為國力的象徵,馬祖相較於台灣,在各方面的資源是有限的,教育就是其中一項,維持基本的競爭環境是必要的,我們不希望把台灣的補習風氣帶到馬祖,但至少在學校及家長方面能多點心思在教育工作上,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人才的培育對地方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學教育是起步階段,我們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就必須在政策思考與作為上有所突破。
教育部因應台灣少子化的現象,今年開始大力推動教育資源整併計畫,整併與整合是有不同意義的,整併其實就是所謂的併校,整合是在現有組織體制下另一種的運作方式;北竿兩所小學在今年首度開始整合式的課程,包括家長在內的大多數人是樂觀其成的,萬事起頭難,剛開始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但只要認為是正確的路,所有的參與者都必須要堅定的走下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資源的效果不見得立竿見影,但是其潛移默化的功效是可以預期的。
教育資源整合的意義與作為
- 200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