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性之旅永不褪色,從芹壁百年山城是遊客首選,到民俗文物館超人氣來看,歷史價值獲得印證,所以,讓遊客腳步貼近、心情感受的資產,越久越值錢,近年台灣各社區推動「街角博物館」值得地方參考。
不論是國家也好,地方也好,旅遊區塊除山、水之外,在地文化資產維護、利用,才是遊客心靈底層最深的感動。馬祖民俗文物館在旅遊季節,只要班機正常,人、車穿梭不停;固然,環境寬敞、舒適以及內部超冷空調是遊客「避暑」之地,館內文物也是遊團最愛,可以感染在地原味。
根據民俗文物館統計,今年暑假從七月一日到八月三十一日之間,入內參觀者堂堂突破一萬人次,平均每天有一百六十二人,人氣相當的旺,現已成馬祖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參觀者都對民俗文物館的充實內容感到驚艷。
現代人出遊,不再是滿檔的走馬看花,或是密集爬山涉水,或是瘋狂購物血拚,而在行程中,選擇步調緩慢、舒適悠閒的瀏覽,或是靠近在地文物展示,以瞭解當地歷史風情、演變歲月,這是人們的好奇、新鮮感的驅使。
在民俗文物館成為具人氣的旅遊景點之後,外界建議除館內可予再加強休閒區塊及演藝、會議視聽設施,拉大附加價值外,民間具有特色的「街角博物館」或公部門具歷史的「展覽紀念館」還可規劃開發,例如戰地政務館、自衛隊館、老酒館、特約茶室館、漁具館、農業館及報史館,連結周邊旅遊動線,可為馬祖觀光加分。
發展旅遊或對在地下一代尋根,以及延續區域歷史也好,要接近一個地方的根源,唯有從文化、歷史去尋找;所以,近年文建會推動本土文化著眼點就在此,在台灣各縣市、鄉鎮蔚成一片風潮。地方文物展現,此間目前除文物館陳列常民生活文化之外,民間街角成立的橋仔漁業展示館,重新改變空間及陳列對外開放,相信也是北竿遊客必到處;還有「東引米醋坊」以結合傳統手工釀米醋產業陳列,也是一個成功樣本;南竿津沙文化村的形塑,以及鐵板推動文物展示等,都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本報今年在五十週年慶之際,推動「馬祖故事館」,由原先規劃「報史館」延伸此概念,期以傳承新聞紀錄、圖像場景,讓外界一窺馬祖歲月演變軌跡。
經過半個世紀開發經營馬祖,由軍事管制至開放觀光,遊客除對離島自然景觀感受驚艷之外,也對島嶼人文歷史充滿好奇;同時它走過的歲月 紀錄,遊客及在地鄉親更有靠近的慾望,搜尋馬祖演變歷史及原味故事。
以馬祖文物館的人氣呈現,足見區域性文化歷史的特殊價值及地位,對旅遊而言,具可長可久的活性元素。
文化歷史景點 增添旅遊買氣
- 200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