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環境轉換,傳統觀念也會鬆解,在馬祖生命禮俗中,喪俗近年亦逐步簡化;雖然,現行火葬對地方民眾仍無法接受,但是此時火葬場所興建還是有必要,一則可提供選擇使用,二來減少公用墓地擴大及民間濫挖。
南竿鄉公所近年著力於殯葬設施後續改善,符合地方實際需要,並具前膽性做法,值得大眾肯定。繼公墓一、二期工程之後,公所繼續執行火葬場、納骨塔及周邊環境美化,並已進行設計、監造評選。
在一地難求下,南竿公墓已成為民間喪家首選,主要墓地費用便宜,施工也方便,不過,目前已漸趨飽和狀態,公所有鑑於此,加速推動加建納骨塔及推動執行火葬場。
近年,南竿公墓除已完成殯儀館之外,入區道路也已整建完成,出入順暢;尤以殯儀館的啟用,給予喪家極大便利,不必為喪禮場地而傷透腦筋,同時也給予參加悼祭者方便及良好空間。
過去地方婚喪風俗,不但流傳已久,而且繁文縟節,婚俗經年輕一代推翻,喪俗則仍由年老一輩觀念束縛,雖有簡化,可是仍陷僵化。
固然,風俗流傳具傳承延續之意,不過,不合時宜者則予以革除;以殯儀館完成之時,一般人也不看好它的使用度,但是在喪家帶頭使用後,大家反應很好,接受度很高;同時,葬禮結束後「食硬飯」舊俗,也在喪家改變以送精緻點心餐盒後,外界口碑不錯,所以,有改變,也會得到認同。
再者,撿骨入塔,近年已被民間接受,主要墓地已飽和,土葬達到年限,規定必須撿骨入塔,大家不能為一己之私而影響「排隊」順序,這種方式亦是正確。
此次興建納骨塔,因原納骨堂老舊之外,空間也不理想,民眾也建議在新納骨塔設計上需符合需求;再者,公墓周邊美化也更有必要,並落實公園化之目標。
現今,最主要執行的是火葬場,未來還有再推動的是火葬觀念形成,如何勸導喪家接受火葬儀式,同時,加強宣導大眾殯葬風俗的簡化,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也給後代一個方便。
地方殯葬風俗有待變革
- 200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