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小吃看好 要堅持品質、平價

  • 2007-09-24
 轉換,就是起色的開始。隨著自由行遊客增加,馬祖地方特色小館漸漸受到喜愛,不但成為三、五成行的散客首選,連在地食客及在馬工作者外食的去處;而餐飲小吃經營永續在於品質的堅持,以及價錢能為消費者所接受,才是鍋灶之火不停息的真正燃料。
 馬祖旅遊大門打開,除了遊團風味餐之外,自由行散客的三餐解決,必定選擇簡單特色口味,因此,南竿山隴、牛角的傳統小吃店鋪有被看好之勢。
 以早餐而言,山隴市場附近的傳統餐飲如鼎邊糊、餛飩、家常麵是遊客最愛,甚至連中餐都以此為食;晚餐則選擇一般小吃店,以海鮮、麵食或米飯為搭配,填飽肚子外,也可品嚐在地口味。
 遊客出門,等於心情開門,胃口也特別好,除了看山看海之外,品嚐當地飲食風味也是旅遊慾望,所以,一般傳統小吃店鋪經營,亦是地方觀光發展的形象招牌之一。
 建立這塊招牌,首重品質的持堅,每一道菜色端出,力求品質,口味、鮮度、衛生都不可馬虎,絕不因忙碌或省事而疏忽,否則砸了自己品牌。
 地方經營飲食店鋪,常因生意興旺,而疏於品質的維護,如口味變調、質感變色、賣場清潔度降低,導致食客另作選擇。以台灣餐飲為例,花樣在變,品質永不變,生意也不褪色。
 再者,價格要為食客所能接受,地方小館走紅,在於當地口味,以及平價消費,一小桌數百元至一千多元,上門食客吃得開心,也感受價格合理。
 固然,地方食物材料來源不易,海鮮更是難求,但是訂購固定的食材,並不是非常困難,在量的方面掌握得宜,質的方面也要維護得當,不佳、逾期或風味已失則予丟棄,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壞了品牌。
 小鋪小經營,多少人力做多少事,多少材料就賣多少成品,也是品質堅持,賣完今天的工作就結束;同時,顧客上門,缺菜色就坦白相告,食客不滿意也能接受,這是服務的表現。
 還有,小店小項目,不必做過多或超出能量的選擇,現代人吃得少量,可口就好;地方口味特色,以酒糟為主色,如酒糟炒飯、老酒蒸飯、酒糟肉、酒糟雞湯、酒糟魚、老酒蛋包,炒魚麵等,搭配梅梨糕等傳說點心,足夠飽食一頓。
 從旅遊餐飲聚會宴客,或是地方小吃,近年興起在地風味,在逐漸打出知名度之後,還有待餐飲業者著力於精緻化,並且改變傳統以桌為基本價碼的統一做法,給予顧客單點、指定喜愛口味的選擇,以形塑馬祖風味的飲食文化,建立特色的餐飲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