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地區農民生計,縣長陳雪生日前指示建設局到北竿與農民座談,其中有關今年要繼續辦理農產品運台加工事宜,建設局與農會希望聽取農民的意見;根據去年的經驗,農產品運台加工必須承擔高額的運費,比較不符合效益原則;建設局及農會提出地區初級加工的構想其實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我們期盼地區農民也要有勇於改變現狀的勇氣與思考,透過政府的輔導將加工技術轉移到馬祖,在地加工生產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去年地方政府首度嚐試將地區生產的高冷蔬菜如大白菜、蘿蔔等運台與知名罐頭公司愛之味合作,成品經分送各家戶後得到不錯的回應,這表示地區生產的蔬菜在品質上是絕對沒有問題,只是在加工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所謂的成本效益問題。農產品運台加工可解燃眉之急,卻不是長久之計,惟有創造在地的品牌,才能讓加工的附加價值提升。常理來看,任何加工的產品多是以過剩的食材為原料,或是稀有珍貴不易生鮮保存的食材為主;以去年坂里地區運台大白菜及蘿蔔為例,十多戶農民收購的總價不過二十多萬元,試想這些農產品若能開創在地的品牌,不論是生鮮銷售或是加工成特產,其附加價值可能超過數倍之多。
坂里的農民在經過市場需求萎縮的考驗之後,現在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平心而論,政府的一切作為只是站在輔導的立場,對於過剩農產品的收購,也只能是權宜措施,真正要讓農業生機再現是需要農民自身觀念的改變才行。坂里村在各方面的條件是非常適合發展精緻農業包含所謂的加工業,由社區發展協會來主導是最為可行的。
目前坂里務農的多為年齡較長的鄉親,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是很大的隱憂,正因為傳統的農業型態無法吸引年輕人的興趣,所以必須要轉型才能有所突破;把農業當成是一種產業來經營,生產自動化、管銷企業化,讓傳統認為只能糊口的農業變成一種事業,年輕人傳承的意願就會比較高。現在地方政府願意在技術及設備上提供農民轉型必要的協助,對於瀕臨生存危機的坂里農業而言,應該是重生的機會,否則將永遠無法重現榮景。
政府嚐試讓農業生機再現,運台加工也只是過渡時期的作法,坂里號稱是全縣最大的農村,自然要在農業方面有長遠的規劃與思考,現在社區發展協會一群年輕有創意的人,可以試著在這個區塊多加思量,如何運用坂里的優勢與先天的資源來發展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提出農產品加工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要發揚光大才是社區永續發展的重點,台灣農業縣市的產銷班就是很好的借鏡,有很多的加工農產品打入超市銷售網絡,馬祖本身就是一個觀光區,農產品加工成為觀光特產之一是指日可待的。
農產品逐步在地加工產銷 再創生機
- 200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