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黨立委林惠官日前向行政院提出緊急質詢,指出台灣人民有權小三通,金馬小三通並沒有達成預期效果,陸委會應立即同意開放二千三百萬同胞都可比照港澳從金馬往返中國大陸。的確,金馬小三通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像港澳一樣成為兩岸人民互動交流的平台;港澳中轉已行之有年,近年來兩地更在入境簽證手續上力求放寬,建機場、蓋碼頭,為的是要鞏固其中轉的龍頭地位。金馬的主客觀條件可能不如港澳,但政策性的開放台灣人民經由金馬小三通往返大陸,至少是讓金馬有一條生存之路,全面取代並非易事,只要比照辦理就能分一杯羹。
金馬自二OO一年實施小三通以來,往來兩岸人數已達到二百五十萬人次,而且數量仍不斷增加,顯現其便利性是符合現今交通趨勢的;但現行政策除了金馬同胞、大陸配偶、老兵等族群可從這條管道往返外,其他廣大的台灣同胞就不得其門而入,基於全國國民人人平等原則,金馬各界強烈的建議,甚至是要求陸委會應比照港澳,全面開放二千三百萬同胞都可享受小三通之權利。雖然未來可能隨之而來的大三通會對小三通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若現在不把管道制度建立,屆時小三通才是一條活路都沒有。
金馬要想全面取代港澳的中轉地位確實是知易行難,港、澳在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台灣每年大約有四百萬人次出入大陸,必須經由港、澳中轉進出,這是港、澳一大客源,更是一大收入。光是澳門航空一年有一百億的業績,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台灣客,失去這批客源,等於斷了搖錢樹。金馬小三通走了幾年之後,港澳已感受台灣民眾出入減少,這個以台灣為主要過境大陸的進出平台,去年開始採放寬停留措施,希望經由政策性的利多,讓中轉龍頭的地位不受影響。不可否認,政府在規劃金馬小三通時也曾把取代港澳訂為最終目標,但兩岸局勢及國內政局隨時在變,中國新經濟體系的崛起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台灣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也因此大三通是遲早的事,一旦台灣與大陸實施所謂的大三通,金馬小三通能有什麼空間再發展?這是很多鄉親的顧慮。
因應三通的潮流,我們也應調整現行小三通的政策走向,與其做全面取代港澳遙不可及的夢,不如務實的退而求其次。在政策尚未開始全面大三通之前,金馬若能爭取到比照港澳做為兩岸人貨中轉的平台,至少在某個區塊可以有發揮的空間,即使將來有大三通,金馬小三通也因為多年累積的經驗運作,不會一下子被擊倒。大三通有其市場,小三通也有它的區塊,只要有政策性的配合與支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並非遙不可及。
小三通實施多年以來,政府開放的態度與腳步均屬保守,我們要求比照港澳只是基於平等原則,讓廣大的國人同胞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港澳與金馬各自開發適合自己的市場與客源,並不會有相互衝擊排擠的情況發生。縣府去年提出「小三通具體建議書」中七項建議及做法,其基本精神符合國家主權與利益,期盼中央能有所思進。
不期待取代港澳 只要求比照辦理
- 20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