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關懷為馬祖旅遊加分

  • 2007-10-07
 在馬祖推動觀光的路程上,促銷的元素很多,除了些表面看的到的以外,現在比較缺乏的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人文關懷;這個看似抽象的名詞要做其實不難,運用在觀光之上,指的就是「待客之道」。發展觀光不僅是一種商業行為,也包含文化延續的一部份,所以能夠加入人文關懷的觀光型態,才是真正符合深度之旅的意涵,馬祖各方面的條件很好,深度之旅要從「心」出發,才是島嶼生命延續之道。
 令人高興的是馬祖的公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區塊,因為在推展觀光十多年的經驗中得知,我們經常會因為交通、住宿、餐飲、景點設施等服務的不周到,產生外來觀光客或多或少的負面印象。縣長陳雪生在多年前就提出呼籲,馬祖的所有觀光從業人員的臉上要多一點笑容,就是這個用意;一個充滿笑容的島嶼所展現的不僅是自信,也是熱情,這對於觀光招牌與永續經營是有很大影響力的。當然,笑容是要發自內心深處的,從小教育我們的子民在人生觀及處世態度上多一些人文的關懷,未來所展現出來的就會是令人激賞的島嶼性格。
 觀光不應只是一種商業行為,它應該是一種生活型態的展現,馬祖不是以世界遺產的特殊景觀取勝,所以人文的部份就更顯重要。大體上來講,多數觀光客對馬祖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其中當然有一些純樸的因素存在,只是這種因素要更加昇華成具體的關懷,就會讓觀光客有不同的感受。現在馬祖的觀光相關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比較偏向商業化,商業化的氣息越濃,人文的感受會越低,如何在兩造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文化局今年首度嚐試推動「社區文化之旅」及「發現島嶼」兩項計畫,其中很重要的意涵就是讓觀光遊客對馬祖表象以外的美有更多更廣的體驗,要呈現真正的馬祖意識,不能有過多的商業包裝,特別是在生活型態方面;美麗的人心是最好的觀光宣傳品,這一點有時候是政府公部門很難有具體作為的,靠的是所有縣民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所展現。給觀光客多一些人文的關懷,能夠為觀光旅遊加很多分的,我們要設法讓觀光客在班機取消無法順利返台時,心態能有所不同,如果讓觀光客覺得多留一天也很好,那才是觀光成功之道,這必須展現在我們所謂的待客之道上。
 馬祖在先天條件上是符合深度之旅的發展方向,但令人婉惜的是,傳統人文特質尚待發現;待人冷漠,讓人覺得毫無誠意,熱情過頭,讓人覺得強人所難,這是最難拿捏的一部份。人文的關懷就是文化特質的展現,所以文化與觀光要充份的結合就是這個道理;走馬看花式的觀光是不會長久的,從第一線的觀光從業人員到在地的鄉親住民,只要都有一份心來重視,讓遊客所到之處都能有所感受,自然會形成招牌,也更有利於永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