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朝十萬遊客流量目標前進

  • 2007-11-04
 地方遊客流量增減在於空運穩定性,近年大約在八萬上下,一般認為,還有成長空間,我們則認為,在等待空運規劃改善前,先做好旅遊開發長期計畫,不斷做內部升級、突破,形塑馬祖觀光特有品牌。
 根據馬管處最新統計旅客流量數字,今年一至九月來馬遊客人數為五萬五千一百一十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千八百人左右,主要是去年空運最不穩定,關場及延誤比例最高。
 遊客統計自八十七年開始,到九十五年為止,人數最多是九十三年,遊客達八萬一千二百七十三人次。過去所指遊客人數突破十萬大關,是因為計算公式不同所致,目前所使用的計算方式較嚴謹且保守,係扣除所有經常往返於台馬之間的族群,比較接近純觀光旅遊人口的部分。
 現在計算方式是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設計了遊客人數推估公式,遊客量是來馬海運總載運量乘以0.385加上空中總載運量乘以0.517的總合;依照這種計算公式,九十四年來馬遊客為八萬零六百七十七人次、九十五年為七萬一千九百九十八人次。
 近年遊客流量平均是八萬上下,隨著地方旅遊名氣的打開,近年已打破了淡季的冷場,也開啟了一年四季都有遊團的紀錄,印證客源的消長不完全在於季節替換,而在於天氣變化,若天候不穩定,就明顯影響遊客行程,所以,遊客流量的數字只是一個指標。在民國九十三年,遊客流量創下新高之後,近三年的客源大致維持一定的量,所以只要客源穩定、成長,就是永續動力。
 雖然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空運交通,不必陷入數字的迷思,只要用心經營,誠意服務,拉長旅遊旺季的市場,未來仍有成長空間。我們希望馬祖一年四季不同的風情,都有遊客光臨,打破旺、淡季之說法。再者,是不同族群、不同客源的開發,如生態知性、軍事遊戲以及純休閒度假之性質。
 以馬祖目前空運航班數及載客容量,原本就不大,遊客要達到某個程度上升是有可能,現階段只要指數穩定,就是好的指標,等將來遊客空運改善及新臺馬輪建造完成,即可顯現旅遊的成長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