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戰地政務 展望地方自治

  • 2007-11-08
 走過的都會留下痕跡,卅六年的戰地政務歲月,在金馬歷史篇章裡是重要的一節;回顧它終止之日至自治實施已十五年,雖然有巨大轉折,但是也有重大轉換;其間有艱辛,不過,也昂然度過,當然我們面對未來轉型,還有一段路要走,心情也要轉彎。
 昨天是金馬戰地政務實驗停止十五週年紀念日,金門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舉辦「戰地36-金馬解嚴十五週年戒嚴人權系列展」透過影像及史料呈現歷史,並邀請所有走過軍管歲月的鄉親,當年投入金馬解嚴運動的朋友們一起來回顧、分享這段歷史與生命經驗。
 回顧是記憶呈現,經驗是生命體會,在記憶、體會的深層,我們的心情轉化,也才是體制變革後向前的動力。
 當戰地政務解除之時,由於長期的管制、不便及忽略民生基礎建設,致使鄉親沉澱情緒迸發,社會各種訴求多元;再加上自治伊始,百事待舉,各項法令、制度尚未完備,也突顯改變呼聲升高。
 十五年來,在地方政府、民意代表及鄉親共同付出、配合下,地方在各項建設上逐年加強、改善,也奠定了未來發展基樁。同時,隨著內外環境及體制變革,這段歲月,地方亦面臨國軍精減後的經濟生計的衝擊,以及旅遊開發後的空中交通不穩定、場站設施不符需求的困境,這些重大的提振、改善計畫,的確是現階段亟待推動的作為,以利未來馬祖競爭力的升級。
 再者,是土地還民的政策,這也是自治以來民眾心中的痛,地方政府、民意代表都努力在推,尚有待執行部門重新思考方向及中央修法,共同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因應未來願景發展,小三通也是一條路,兩馬生活圈已形成,兩岸經貿商圈尚未成形,還有兩地貨運中轉,都待爭取以建立正常的機制及平台,成為明日的港、澳模式呈現。
 旅遊開發發展,還是取決於交通,但是內部服務、設施周全、精緻化更是努力方向,我們希望在等待交通改善之同時,地方旅遊相關行業及主管部門一起強化觀光產品。
 記憶也好,追尋也好,從戰地政務到地方自治,它只是一個歷程,過去時間裡,大家訴求著悲情,也是常情;如今,大家已有共識,並展現一股向前、向上的熱情,希望地方更好、更有作為、更有競爭力,使馬祖家園能夠安居樂業,我們下一代有更佳的生活、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