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海域資源復甦有望

  • 2007-11-12
 北竿漁民不久前提出「黃金三角」海域保育的概念,指出從高登到三連嶼,再到白沙的蛤蜊島所形成的一個大三角形海域,是目前最重要的「黃金三角」漁場,若能確保這個三角海域絕對淨空,不讓大陸漁船進入,則不論是傳統漁業、休閒漁業還是養殖漁業都是大有可為。我們希望這個黃金三角能適時及合理的擴大到四鄉五島,在海巡設備及人力逐步充實的情況下,守住漁業資源的最後一道防線,讓海洋資源與息息相關的燕鷗生態得以逐步復甦。
 漁民以多年的經驗表示,這個三角形所涵蓋的範圍包括了馬祖境內最重要的四個燕鷗保護區,大、小坵、獅嶼、橋仔水道及南北竿水道等,是北竿海域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也是最佳的漁場。近年來越界的大陸漁船已經突破三角形這一道所謂的「最後的防線」,以致於延伸出澳口治安、過度濫捕等多項問題,對傳統的漁業帶來很大的衝擊。隨著觀光的發展,海洋的資源日受重視,這道最後的防線若能在海巡及漁政單位的強力守衛下保持淨空,海上的觀光休閒及相關產業會更有發展的空間與潛力。
 多年來馬祖海域面臨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所謂的越界大陸漁船,因其數量相較於馬祖在地漁船及捕撈行為是千百倍之多,這使得海洋資源面對被淘空的壓力更甚於以往。
 維護海洋資源大家一起來,縣府建設局也在前年開始僱請地區漁船出海收取大陸漁船越界所放置的漁具,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對付大陸越界漁船比較有效的方法,但礙於經費的不足,工作無法發揮預期持續性的功效,但不代表這項工作不要繼續。
 對於維護馬祖海域資源而言,地方政府跨出重要的一步,未來除了持續這種工作外,更要進一步規劃管制馬祖海域,才能永保資源生生不息。而現階段能讓馬祖海域恢復起碼的平靜,只有靠海岸巡了,多取締一艘越界漁船,海域資源就多一分復育的機會。
 馬祖海域的資源除了海中的魚、岸上的蚵貝外,還有天上飛的燕鷗,最近建設局委託專業團體對馬祖海域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傳統漁民口中所指的白巾魚(島嶼小公魚)可能是燕鷗的主食,而燕鷗生態與馬祖海域生態更是息息相關;西元2000年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馬祖再度被發現之後,相關的保育團體一再提出呼籲,希望中央及地方政府,甚至是對岸的中共政權都要重視這個國際性的保育課題,惟有各界的重視,才是保育工作成功的最佳保證。
 確保馬祖限制海域絕對淨空是有重大作用的,少了大陸漁船的干擾與過度濫捕,境內的所有漁撈行為及生態保育工作更容易落實,相較於數量龐大的大陸漁船,馬祖在地的漁業行為是更容易管制與管理的才是。
 禁止大陸漁船越界捕魚是天經地義,政府一連串的動作是出於維護地區海域生態的基本立場,但要更進一步學習先進國家規劃休漁期或禁漁區,才是永續經營的最佳策略,而大陸漁船越界是亂源的根本,宜採取更有效的對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