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櫃台的服務,是用戶、消費者第一個直覺感受,不論是公部門或是公司行號,第一線工作人員代表著門面,給人微笑、親切,也等於是組織的一張臉;中華電信馬祖區處刷新服務招牌,我們希望在地每一個受理窗口的單位,服務是持續的,更是無止境的。
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不但公司行號以客為尊,公部門也更要以服務為第一,鄉親洽公或是諮詢事務,遞上一杯茶,並給予引導、協助或不厭其煩答覆、解釋,才是公僕應盡義務。
台灣金融、電信、油品等公司民營化之後,在業績競爭之下,原獨占事業解體,他們服務腳步也不得不跟著民間企業公司走,從受理業務大廳到現場服務空間、設施,無不以客為服務導向,讓顧客用戶上門,感受尊重、親切,不然,很快就在市場褪色。
平情而論,過去在地的服務窗口,在服務強度上當不及台灣,主要是因為沒有競爭,也沒有改變觀念及調整心情,致使作業流程僵化,服務態度也仍僵硬。
現在是講究服務的市場取向,消費者在多元競爭中,必然選定他們感受服務周全、態度誠懇、信用實在的業務窗口,那是一種心境正常反射。
為落實服務態度,地方政府也持續要求各機關、學校的電話禮貌,並做評比,良好者則給予獎勵,自實施以來,的確大幅改善接電話及受理態度,民眾反應頗佳。
一個組織,人是主體,對外事務作業,除掌控流程之外,第一線工作人員態度、精神是第一張臉,必須有所要求,更要給予教育,以建立組織的品牌;尤以公部門的服務,人民是頭家,身為公僕者必須為鄉親服務,地方監理所自前所長林長青任內推動奉茶服務,再到港務處每天在聯檢時親自站在第一線,給予鄉親感受就是不一樣,也為政府加分,這種服務態度、精神,值得各部門學習對象。
服務沒有捷徑,只有用心、態度來呈現,它不是表象,或是短暫的,而是持續、集體的表現,需要組織每一個成員發自內心的配合,才能讓外界感受溫馨、自然。
在地窗口、櫃台服務態度是第一要求
- 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