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醫院飯店化、觀光化民國九十九年將可實現,除地方醫療環境、設施升級,提供鄉親優質服務之外,對小三通醫療旅遊也是一個強項,以招徠對岸人民來馬觀光兼健檢;這是未來方向,我們期待在空間、設施、服務上能予完善規劃,以因應需求。
在民國九十四年六月,馬祖國軍醫院配合國軍精實方案縮編為野戰醫院,地方還擔心駐軍看診轉移跑道到縣立醫院,使門診人數增加,影響候診時間;同時病床容量也不足,讓醫療品質打折,不過,這兩年半來,並沒有太大變動。
鑑於軍醫編制縮減,以及因應民國百年後醫療需求,衛局推動新醫療大樓之興建,經兩年多努力執行,以及府、會首長支持、民代協助,今年八月完成招標,本月十四日並進行設計簡報,針對新大樓興建、舊樓整修及園區動線、美化做基本說明。
新大樓總經費二億八千八百多萬,在基本設計提報之後,細部設計預定明年五月前完成,六月動工興建,預定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底完成硬體建設。當大樓模擬設計圖披露,民眾看到都寄予期待,希望未來就醫空間、設施更完善、精緻、舒適化。
以現有醫療大樓場所,隨著門診人數增多,專科醫診分立設置,儀器設備添足,以及人力增加,已不敷需求;同時,早期軍醫留下的急診大樓已老舊,雖經整修,但空間、軟體設施也待加強,而新醫療大樓興建,連絡現門診大樓,在場所容量配置上可供需求,且可在內部裝修上更精緻、周全。
台灣新興醫院均朝飯店化的服務設施,讓求診病患、陪伴家屬及探訪親友到醫院,好像進入飯店的溫馨、舒適,而沒有壓迫、嚴肅感;按新醫療大樓的規劃,最理想的是成立一個大型院區,除停車不是問題之外,還有可供住院病患散步、散心的區塊;同時樓內也可提供餐點服務,如中、西餐,甚至速食連鎖店、咖啡廳進駐,提供飯店化的服務。因地方較大型土地面積取得不易,只能以現有的院區加以拆除興建,將土地做有效利用。
我們希望新醫療大樓以民國百年之後的需求容量為第一考量,內部軟體設施,除必備需求之外,多有預留預備空間,以應儀器設施及服務場所使用,如住院、求診或探視者消費使用。再者,病患散步的空間如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甚至舒展筋骨的小型公園區,期盼能一併列入規劃。
住院病房的佈置、設施,在未來的軟體規劃也能予以注重;可分等級需求佈設;看診區域,更要著重情境、氣氛的佈放,讓求診者感受舒適、溫馨。
新醫療大樓飯店化、觀光化之期待
- 200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