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出遠門,飛機還是第一選擇,主要是它的便利性;地方規劃改善南、北竿機場場站設施,以提升運量、起降率為目標,在推動之同時,因考量現況需求,海運運輸工具升級也列入爭取,希望相輔相成,有效解決對外交通,以及帶動旅遊人潮。
根據民航局最新統計,南、北竿機場十二年來搭載人數一百七十九萬人次,其中民國九十三年,也是南竿機場啟用的第二年,兩座機場搭載總人數是二十七萬二千八百餘人次,也是地方遊客流量最多一年。
南北機場以近四年的每年平均搭載總人數則是二十三萬五千餘人,由於這四年受天候影響,無效飛航率偏高,全天關場平均大約卅天上下,再加上延誤更高,所以,並沒有達到預期人數。
在受天候影響比例高的狀況下,場站設施改善成為地方最關切議題,也是地方施政重點工作。目前已進行規劃改善評估,俟專案規劃報告出來,將依專業評析,做為未來改善及爭取預算的依據。
海、空交通改善規劃及爭取目標同步,主要是考量地方機場現有地形限制、預算額度高低,以及中央態度;因此,地方以新船舶爭取建造為輔,希望兩者有所互補。
在規劃與爭取之同時,對於空、海運之策略與路線思考,有認為是否在中央預算吃緊會產生兩者排擠之效應;再者,現代交通工具多以空運為首選,海運的功能在空運改善後是否發揮效益,希望做不同的思維、判斷。
空運交通的便利性,的確開啟馬祖發展新頁,而且地方人士也都認為,機場條件改善,搭載人數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事實也會如此,將來若正常起降,加上機種容量變大,人數大幅增加是必然的。
台灣島內空中交通因受高鐵影響,只有北高線還有生存空間,金馬澎三離島在台灣航線之中,算是比較重要的三條航線,不論是三通還是觀光,在可預見的未來,空中交通仍將扮演馬祖發展運輸的要角。
搭載人數只是一個數字,我們現今不要流於數字的迷思,應以妥善規劃及尋求最有利的方案改善南北機場,解決長久以來行的不便。
空運扮演馬祖發展運輸要角
-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