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長應鼓勵學生走路上學、不喝飲料

  • 2007-11-26
 習慣要從小養成,閱讀是如此,飲食、運動也是如此;在力求正確生活觀念,地方學校、家長鼓勵青少年走路上下學、不喝飲料及不吃垃圾食品,為自己未來儲蓄最大能量、財富。
 地方今年首次實施國中小學生健康檢查,主要是發現常見富貴病的年齡層已下降,國中生就罹患糖尿病,這對子女的一生已蒙上了陰影。地方衛生部門掌握這項警訊,聯結教育部門開辦兒童健檢。
 從現今兒童、青少年體重兩極化來看,一種是正餐配飲料,越吃越胖,國中生就已達到三位數體重;一種是正餐吃不下,只喝飲料,瘦瘦乾乾,營養不足。所以,良好、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從小養成。
 以台北縣一所國小倡導,學生走路上學,並由家長陪同,兩者都受惠;現在的孩子運動量少,不像早年父母忙,天天走路上學,國小從清水走到鐵板、國中從鐵板到馬港,一天兩回就是最好的運動。
 過去,地方曾談及併校問題,交通是一大障礙,其實,短程在卅分鐘內可以到達,都不算遠,而且每天來回步行一小時,對青少年來說,是不錯的運動量。
 現今生活改善,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車,雨天送孩子上學,還說得過去,平時應鼓勵子女走路,養成早睡早起,吃過早餐再由父母輪流陪伴,更可促進親子關係。
 我們發現,近年晨間、傍晚公車以學生最多,尤以山隴村的學生到國中小的路程走小路不到十五分鐘,有的孩子不是搭公車,就是由家人送到學校,這是過寵孩子的做法。
 再者,地方青少年喝飲料的習慣,跟台灣沒有兩樣,一是價錢便宜,二是取得容易,久之對孩子健康影響至鉅,而且是體內最大殺手。現在,年輕沒事,到了卅歲持續喝酒再不運動排出,狀況就出來了。
 愛子女的方式,要灌輸正確觀念,並且從小養成,學校、家長共同鼓勵孩子走路上學、不喝飲料;同時,學校在飲水設施、杯子各自持有的做法應予強化,家庭在冷熱開水及水果要予齊備,讓孩子取得便利,逐漸改掉生活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