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在地化 人力、設施增添不可缺

  • 2007-12-01
 在走過醫療艱辛歲月,離島金馬澎近年正面臨轉換點上,提昇離島醫療品質的下一步,便是「醫療在地化」,培養地方醫療人力,充實地方醫療資源;而現階段待強化的是,離島北竿、東西莒、東引醫師派駐留守,以應鄉親之需求及保障。
 今年度全國離島地區醫療業務檢討會暨健康共識營會議在馬祖舉行,中央到地方,都一致認為,在這幾年離島醫療正面臨重大改變與轉換,未來「醫療在地化」是升級的不二法則,衛生署也強調匯集金馬澎共識,納入以後推行計畫。
 就醫療人力的培養,保送醫學院制度持續存在並擴增,衛署離島醫事人員培養計畫,未來除醫師名額大幅增列外,其他藥學、檢驗、放射、護理等技術人員也可運用;這是人力倉庫建立,也是在地人才的儲備。
 再者,在職專科醫師的培養,近年也見成效,這個培訓策略的成功,在於運用北市聯合醫院龐大的專科醫師資源,爭取採合作的模式,每年定期派駐各科專科醫師輪流駐診,一則提高醫療品質,二來本地在職醫師可抽出送台接受專科訓練。醫師的培養,除了七年醫學院基礎教育之外,最關鍵在於大型教學醫院的在職培訓,可就各科做專業訓練;這幾年,如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專科醫師的培訓,就是最大人力,亦是派駐離島最強棒的陣容。
 就醫療設施充實,拜科技之賜,醫療結合寬頻網路,強化遠距照護門診作業,受惠最大的是偏遠離島,地方完成四鄉五島的醫療影像數位化系統,可減少因距離所帶來就醫不便。同時,各離島衛生所大樓相繼完成,設備的增添,對醫療環境及品質都是加分。
 為因應未來醫療需求,新醫療大樓已完成發包,這是醫療使用區域重大突破,完成之後,不但可提供鄉親完善醫療空間,也是設施再充實的開始。
 至於,現階段離島最大需求是在地醫師派駐,目前,北竿、東引、莒光已到位,民意在意的是留守,因此,休假輪替及夜間急診留守尚待補強。
 鄉親對在地醫師接受度高,這也是人之常情,主要是熟悉的安全感,除了語言相通之外,在醫病關係上也較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