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當公務員除了政務、約僱職之外,唯一的方式就是要經過國家考試,它沒有捷徑,只有下定決心苦讀,沒有所謂運氣,我們希望在地、在職的約僱人員持續努力,不必擔心報考者眾。
今年基特考試,地方政府放出十七個名額,果然預估有一百多人報考,比例是一百八十六搶十七,總錄取率近百分之十。
其實,一百八十六人中,真正準備者不及一半,有的是觀望或存僥倖心態,同時,到考者也有不少人。
一直以來,公家單位是馬祖青年回鄉工作的首選,但隨著就業市場萎縮,跨海競爭的職業考生也越來越多,壓低了在地青年及現職約僱人員之機會。
在地人士錄取率過低,頗令人憂心,根據統計,民國九十三年地方政府開出二十四個缺額,在地青年僅錄取二人,九十四年第一次基特開出最多的一次,有三十五個缺額,也只是錄取二人,第二次開出十七個缺額,僅錄取一人,其他均為台灣青年,按錄取比例,在地者過低,造成在地人才儲備、培養斷層的危機。
近年,地方政府釋出缺額也是歷年最多,全縣正式公務缺額,不含公營事業機關,僅一百八十五人,這幾年放出近百個缺額上下,當然也有未達錄取標準而再放出。
我們不是「排外」,而是以目前地方公務體系人力狀況,中階如果課長級的職務,還是以在地居多,擔心的是這批四十歲以上的年齡、經驗、執行力是最強棒階段一過,再加上退休年齡層下降,他們退休潮一到,中階人才勢必完全「台灣化」,較欠缺在地背景、感受及經驗。
近五年,馬祖考區錄取多半來自外縣市,常因為不適應外島生活,或思鄉情切,六年轉調限制一過,或考上其他公職,隨即請辭,造成中階公務人才培養不易,也將是地方行政執行力之隱憂,主要外來流動性太大,沒有長留之打算,缺乏續航的能量之存儲。
為了工作保障、家庭安定,非正式的現職人員,與其每年都有應試的想法,不如起而行,貫徹窗前燈下苦讀的心志,達成個人的理想目標,考試沒有運氣,只有努力,您在努力之後,才能去看一點點、一滴滴神來之筆。
國家考試錄取 在於系統性準備及下工夫
- 200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