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的心情是輕鬆的,除了玩樂、吃喝也是選項,現代人已厭餐樣板菜單,反而對旅遊當地傳統菜色、風味點心情有獨鍾;我們建議地方旅行業者結合民間協會規劃添加,地方小吃製作、品嚐之行,一則豐富旅遊內涵,二來滿足遊者口腹之慾。
鐵板社協上週末在街道上推出「扭白丸」、「煮魚」大賽,家戶總動員,做出十二道各具特色的魚料理,有藥膳、泰式味、香酥、酒糟等魚,以及當街分組扭白丸,調製冷、熱白丸湯食,為地方傳統食材添上美麗色彩。以此場景,結合遊客現場參與製作、品嚐,最能撥動食慾,並感受常民生活。
隨著人們觀念改變,出外旅遊除了看山看水之外,最想感染的是當地的傳統生活文化,如居住建築、飲食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等,並非樣板、僵化式的人工景點,所以,旅行業安排行程上必須要做調整,不是單一、製作千篇不變的遊程。
地方傳統飲食、點心,如甘包(地瓜餃)、白丸、魚,酒糟等食材,在材料來上不是問題,而且可冷藏,其風味也不變,最適合遊團或自助行遊客到場製作、品嚐。
在規劃部份,可與社協合作,由民間婦女配合,在固定時段現場調製魚、白丸、甘包,讓遊客現場觀摩,並可提供選購或點食。在場地部份,社區可尋找閒置空間,經改告修繕後以民間工作坊性質經營,也是理想的場地。
特色小吃、點心,除在餐館或特產店可品嚐或購置之外,現場觀看、參與製作過程,以及情境經營是完全不一樣的氛圍。
這些具在地風味的特色小吃,現已具相當知名度,像魚麵的料理,近年經研製,有各式口味,並在料理上添加新的調製,也有不同的口感。如白丸的製作、?食,更具技巧,且不分季節,冷、熱食均可,且購買、攜帶輕便,價格亦不高。還有,甘包(地瓜餃)在村料取得上也不困難,煮湯、油炸皆相宜,口味特殊,不少遊客在食用後讚不絕口;馬祖民間魚丸做法與台灣不同,在現場現製現煮,風味更佳。
遊團旅遊動線可以做個轉彎、改變,不但可豐富行程內容,也可減輕導覽負荷,同時,遊客不必奔波,輕輕鬆鬆享用、感染在地飲食文化及生活風情。
遊點+在地點心製作、品嚐 行程豐富化
- 200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