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發展與旅遊相結合

  • 2007-12-06
 在四鄉五島社區發展協會如星星火花散發後,引燃了改造家園的熱情,點亮了各村再生契機;不過,持續熱情及創造契機,需要注入活性元素,這個元素就是人潮湧入,所以,連結遊團或散客走進社區,也才能活化村落商機。
 本報昨天論述地方遊團動線切入社區特色、在地餐飲小吃,可豐富行程內容外,也可讓遊客靠近當地生活,感受內心深層那份觸動,才是馬祖行最久記憶。今再就社區改造後,應連結旅遊,共同商機為題,做進一步探討。
 聚落保存、社區改造或村落再生,無非運用區域特色、資產,賦予新的生命,使當地產業復甦,以及資源再利用,活絡區塊商機。
 從民國八十四年起,聚落保存觀念興起,到今各地社協相繼成立,經營共同生活區域,希望注入新的生機。固然,此間受主客觀條件限制,工作夥伴在初期熱情到推展遭遇瓶頸而熱度消褪,原本充滿憧憬的信心,也隨著困境而轉向無力,這是大家共同的心情寫照。但這個過程是無可避免,必須重新思考,堅定信念,我們要擺脫理由,重拾方法,去解決目前困境。
 主意是人想的,若是一再社區有限資源打轉,則永遠被框在村巷弄內,我們要做突圍,把這道藩籬拆除,尋找新的計畫推動,方能帶給社區生命,不然,時日一久,協會只剩下一塊招牌,而非不斷擦拭新的品牌。
 社區活絡、聚落重生,在於傳統產業的改造,給予新的規劃、新的創造,連結旅遊動線,拉遊覽車進入社區,帶遊客進入社區場域,街道重現人潮,產品出現熱賣,新商業型態自然成形。
 再說鐵板社協扭白丸、賣魚麵,那只是一個暖身,下步要做的是推動家戶共同參與製作、販售,將街道製作為傳統小吃街,遊客必然慕名而來。
 社區辦活動也只是試點,我們要把點拉成線,再鋪成網,不能每年皆是原點在轉,將點輻射出去,擴展活動成為固定區塊,以常態型推銷特色,再透過規劃、延伸範圍,將生活家園與訪客共同流動,變成一個新的商業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