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海洋資源面臨枯竭的大前提下,馬祖地區近年來在各界重視及宣導取締之下,我們的海洋資源開始有逐漸好轉的跡象,雖然不能和幾十年前的漁獲同日而語,但至少在減緩枯竭這方面的成效是值得期待的。近來可以從報章中得知,各島都有令人興奮的漁獲消息傳出,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會有成果,持之以恆仍是未來面對海洋資源復育的基本態度,政府與民間都要為這項肩負歷史任務的工作付出更多。
最近從東引到莒光、南、北竿,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漁獲豐收的報導,雖然相較於過去,這些漁獲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前景下,我們的表現算是還好了,這也是為何多年來大陸漁船總喜歡到馬祖海域作業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海域沒有魚,就不會吸引各地的漁船到此作業。事實證明馬祖仍屬重要的漁產地,只是過去我們疏於管理與管制,過度的捕撈讓馬祖海洋出現前所未有的枯竭壓力。
海洋曾經是鄉親賴以為生的地方,事實上,如果地區海洋資源不豐富,早年便不會移民到這個島嶼來定居,民眾因為捕魚而來,當漁產減少時要怎麼辦?自然也會另謀出路,甚至舉家遷往他鄉。六、七十年代,地區出現「移民潮」,就是由於漁產欠收所致。政府過去「以海為田」的產業政策,被迫做了重大修正,現在推出觀光及小三通來支撐永續生存之道,卻仍然發現傳統漁業與現代科技趨勢結合,也可以是一種新興的產業,而且更符合生態產業的基本方向。
海域相關資源是馬祖重要的資產,我們有權利加以維護,現今大陸漁船和漁民之所以如此囂張,原因在於缺乏警戒,這個問題已經探討很久,卻始終沒有答案。近來,馬祖海岸巡在取締越界大陸漁船的成效上有所進步,但不能做到根治,那一切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充滿期待,因為海產對地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況且,維護海洋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今天所作的努力,也在為地球作出貢獻。持之以恆是目前官民各界共同的方向,不論是消極的取締或採更積極的復育,我們的努力尚有不足之處。
馬祖漁民近年來重操舊業的人數增加,對振興傳統漁業而言是有正面意義,不論是漁民或釣客,對於海域資源復甦都有實際的感受。再者,現代的網具經改良之後,漁獲遠比早期要好,因此也有人擔心,如果不加以適當的管制,不出幾年,海域生態資源依然可能面臨枯竭的命運。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管制越界的大陸漁船,一方面也要自我反省檢討,限制保護區及規劃保護期,都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方式。
農田要休耕,海域也要休養生息;海域資源管制復育得當,馬祖的相關產業才能走的長久,隨著傳統漁業型態轉變,強調以休閒為主的方向也要受重視,如何兼顧是需要政策面的規劃與實務面的配合。不要趕盡殺絕,為大海留一些空間,也為子孫留一條生路。
復育海洋資源需要持之以恆
- 200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