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傳統建築風貌因其獨特性,近年來引起國內外建築界的重視,聚落保存的工作在過去五年之中有了重大的發展,中央政府為此投注的經費,也由過去每年數百萬到一千萬的試驗性質補助,轉為更有系統性的大手筆投資。三年五億龐大補助經費之下,馬祖大多數的傳統建築可望獲得原貌重建,在修繕的過程中除了要以原貌重現為目標外,但更重要的是完成修繕之後要如何再利用,與聚落有關的公共空間也要一併納入規劃。據聞,馬管處明年(97)要投入經費針對馬祖芹壁等三大聚落保存專區進行改善,要提升整體的質感才能達到活化再利用的終極目標。
推動聚落保存有關權責單位不一致的問題,最近引起部份民眾的疑慮,目前正在執行「馬祖地區傳統建築聚落保存計畫」的馬管處,已考慮到以上問題,今年委由地方工作團隊,辦理了南竿津沙、北竿芹壁及莒光福正(含大埔)三個重點聚落保存區的整體規劃細部設計,納入地方觀光發展的可能性,進行相關遊憩設施的規劃設計,後續並將依據設計內容編列預算逐年辦理環境整備。這個計畫能逐步實現,對於傳統聚落的質感的一致性有所幫助,因為類似芹壁這樣的聚落,從公共空間到古厝內部的規劃都要十分謹慎用心,精緻化的目標不可忽視。
政府為鼓勵推廣傳統建築風貌,制定了相關補助辦法,以聚落保存專區全額補助及非聚落保存區四成補助為主要運作模式,補助辦法的主要精神及目的只針對建物的外觀,包括石牆、屋瓦及木門窗,至於內部的結構及設施,並沒有做任何的限制與規範,如此提供閩東建築在未來發展上更多的空間。
馬管處也曾思考針對非聚落保存區進行群體開發計畫,五間或十間以上的古厝一次性的修繕規劃,依照點、線、面的模式推進,達到全區開發的目標。當然,這裡面所面臨最困難的是原住戶的配合度問題,不論是現住戶還是原住戶,與再利用之間是存在某種矛盾的。只要能有解套的模式建立,未來仍是可以大力推展的。
閩東建物純粹就外觀而言,經由補助或專案修繕的過程中,因為匠師工法及建材上的差異,導致部份群落或公設建物在外觀的基調上失去統一性,這點應是未來在推動更多古厝修繕時,必須加以檢討之處,閩東建物的特色及精華應在外觀而非內部。
由再利用的角度來看,傳統閩東建築雖然具有特殊的風味及建築史上的價值,但內部的空間其實並不符合現代化生活的機能所需,傳統建物做為藝術展場或屬公共使用的賣店還算可以,但做為住宿之用就必須有所調整,包括衛浴設備及隔音等,現有的傳統民宿因此有為人詬病之處。
馬祖傳統聚落能有這個機會受到重視,各界應該要珍惜,今天中央有資源挹注,要怎麼做必須要有充份的討論;保存的最終目的是希望結合觀光發展達到再利用的目標,內部還是外部,最好能做一次性的規劃與施工,期盼在各界的用心之下,在短時間內就能有具體的成果展現。
聚落保存要活化再利用閒置空間
-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