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區改造運動興起,各島如星星火花散開,最後延續火苗是社協組織的支撐,除理事長、總幹事在餘力推動外,還得靠常態性的人力,而多元就業計畫人員則是最大根基,如何有效運用、執行是成功關鍵。
以東莒社協運用多元就業計畫人員成功案例,是最佳版本,不但提供在地就業機會,也創造了社區開發成果,值得各方參考。
多元就業方案是中央考量國內景氣不佳,失業率升高,以按日計酬,一個月工作二十二天(扣除四週例假日),一天八百多元的酬勞,聘用弱勢族群及四十歲以上無業者一個就業管道,多少可改善個人或家庭生計。金馬外島在國軍實施精實之後,地方商業受到衝擊,傳統行業更形沒落,不少店鋪收起而選擇多元就業計畫,大家至少有一份工作。
不容諱言,多元就業方案初期也出現勞逸不均狀況,以及成效不彰現象,現今,在僧多粥少的競爭下,大家開始重視這份工作,也使得成果逐步呈現。
其實,人力在於管理、教育,東莒社區執行的「東犬風華再現」的多元就業計畫,多元工作人員夥伴繳出了一張漂亮成績單。如百合公園闢建、植株復育及銅像公園開發,是最佳的見證及代言。
執行多元計畫,東莒社區從第一年申請從未間斷,而且申請分配人數達到社會型計畫方案最高十六人,這不是靠關係,而是以成績獲得中央主管部門肯定。
當計畫進用人員工作落實,以及成績表現,不但杜絕坊間所謂領錢不做事的流言,同時,也阻絕了偷機份子,因為必須付出勞力,而不是輕鬆入袋,所以,問題關鍵在於管理、教育。
多元就業的立意是提供就業機會,而不是提供領薪機會,各組織執行時必須嚴格管控,以達成工作效益為目標;同時,執行計畫落實,每年的提出計畫容易過關。再者,教育鄉親的是,有付出才有收穫,它不是失業補助金,賺得是辛苦汗水錢。
地方社區協會工作推動,的確需要人手,住民不可能常態、固定性配合,所以,多元就業人員是一個最佳進用渠道,只要做得落實,計畫才能延續。
社協延續與多元就業執行落實的關連性
- 20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