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馬立委努力之下,國防部陸續展開金馬外島的掃雷工作,軍方為了完成這項任務,編列數十億的預算,而馬祖地區今年僅推動北竿地區的掃雷,南竿、莒光等地只是雷區調查及標定;戰地政務期間馬祖各島廣佈地雷,都要納入清除的範圍。對於外島掃雷工作,地方期盼能加快腳步,尤其現在正是地區觀光發展的重要階段,掃雷不僅是對歷史交代,也是掃除觀光障礙的具體作為。
戰地政務時期,基於海防需要,國軍在金、馬沿岸佈置大量地雷,對於敵軍、接觸海邊的人民都有殺傷力。金馬地區因此而受傷身亡的鄉親時有所聞,地雷是時代背景的產物,如今世界許多國家投入掃雷工作,這是人道主義的表現,因為戰火波及到無辜百姓的作為已不再為人民所接受。金馬位於自由國土之上,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與權利,要求政府儘速的清除具殺傷力的地雷,乃天經地義之事。
在各界聲聲催促之下,國防部終於有了具體作為,金馬總面積約一百八十平方公里,要做到全面性的掃雷並非難事,更何況現今掃雷的科技及裝備進步,不僅在處理時效上能縮短,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更能符合安全的目標。但馬祖的掃雷工作似乎並無所謂的全面性推動,今年在北竿地區進行的也能算是試辦性質,除了合約範圍之外,我們相信還有很多區域未被發現,而其它島嶼的調查工作才正展開,要進入實際的掃雷期程還不知道是何時。
早年國軍在地區到底佈置了多少地雷?因為時間長達半個世紀,可能連軍方的資料都不健全,增加掃雷工作的難度。但是,事在人為,只要軍方用心,難度再高的任務也能達成,重要的是,國軍如何面對這個難題。目前比較欣慰的是,軍方已經有了動作,只是選擇性的掃雷,功能不大,我們希望能夠擴大層面,對地區所有雷區進行瞭解,訂下目標並爭取時效;為此,地方政府和民意代表還要再著力,務必督促軍方的掃雷工作貫徹到底。
地區的澳口或海岸是發展觀光業看好的地方,不論從事商業用途或是提供遊憩場所,都是上上之選,現在因為可能是雷區而動彈不得。地區經過多年努力,觀光產業已經由點延伸到線和面,要開發的區域正在擴大,這種區域性的開發不能因地雷而受限,我們島嶼的總面積不大,如果再扣掉雷區,幅員將更有限。
雷區已是國際性的議題,我國「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是在去年六月公布,明定國防部應在七年內完成排雷工作,針對金馬外島排雷,國防部決定由陸軍成立排雷專業部隊,試行自力排雷,比較複雜的仍以委外為主。我們認為七年時程太長,以現有的科技及經驗,只要肯投入經費,這項工作的時程可以再壓縮,目標希望三到五年之內要將所有的地雷清除完畢,讓地雷不再是綁住金馬發展的障礙物。
籲請國防部明定馬祖掃雷期程
- 200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