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聚落建築修繕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執行四年五億的第一個年度整體修繕專案七十五戶審查結果出爐,我們期待各相關單位及民眾申請戶相互配合,早日落實傳統聚落再生及效益。
在民國八十四年引進長住馬祖之觀念後,經民間熱心人士推動及地方逐步執行下,聚落保存運動在四鄉五島如星星火花般蔓延、散開,並也初步呈現傳統建築之再生風貌及功能。
由於,地方受限經費,僅能採重點、小區逐年執行改善,不過,形塑在地傳統風貌打開知名度後,不僅受到個人注目,也引起中央相關重視,認為馬祖傳統建築具有特色,造就五年持續性之計畫。
不可否認,涉及民宅修繕以及相關法令問題,的確在處理上比較棘手,主要是意見多元及法令規章尚待完備,但也是必然過程,有待努力克服。
鄉親意見多元,也是常態,需要事前多予溝通、說明,基本上,給予詳細解釋,並灌輸正確觀念,他們會予接受。
再說,相關法令面,在地方自治之後,地區諸多事務尚待建置,尤以建築法令更是難以處理,所以,相關單位及執行部門必須理出方向,共同解決難題。
馬管處執行這項傳統聚落建築計畫已是全力推動,可是層層問題,該處雖全力投入,但也感受壓力千斤重,委託顧問團亦是苦水滿腹。
當然,傳統風貌之復原工作,比一般工程難度要高,還有,鄉親意見也不一;可是要執行任務,必須面對困難、壓力,理出一個易行方案。
聚落保存之目的在於傳統風情再現外,最重要的是在地、資源再利用活化,既除改善生活環境之外,希望藉由再生為村落、社區帶來生機,而這個生機則是帶動旅遊業的活絡,進而在地產業復甦。
期待過程難辛,我們希望這只是必經的步驟,結果則是好的;事前的困境能予排除,事後的情境則令人滿意;此時,需要的是相關部門及民眾申請戶共同配合、溝通,把這份計畫執行得流暢、完美。
傳統聚落修繕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
-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