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往年馬祖地區冬天盛產的鮸魚,今年的產量銳減;漁民表示,連產量最多的南北竿水道都只有零星的漁獲,是不是過度捕撈尚難定論,但這些年捕魚船越來越多是不爭的事實。馬祖位於大陸舟山漁場邊緣,自古以來即有「魚蝦之鄉」的美名,曾幾何時,野生黃魚成為稀世珍寶,我們不得不面對海洋生態丕變的事實,但要著手的是更積極的復育作為,面對僅剩的海洋資源是要珍惜,而不是掠奪。
前陣子北竿高登及亮島等地區又傳出有大陸漁船趁著霧氣在進行非法的炸魚行為,在兩岸共同宣示要打擊炸魚、電魚的政策之下,大陸漁船竟然還能在馬祖海域來去自如的濫炸,簡直是無政府狀態。馬祖海域經過多年的努力,海洋資源好不容易有些許復育的跡象,一次的濫炸可能讓我們多年的努力付之流水,要如何處理及面對這類事件,其實取決於我們對這片的重視程度究竟是如何?
捕魚已經再度成為馬祖地區高經濟收入的行業,因為市場需求量的增加,鮮魚的價格年年上漲,地區專業的捕魚船正在持續增加,漁場的保護及復育再度成為重要的課題。過度的捕撈,是目前馬祖海域所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早期漁船雖然比現在要多了許多,但捕魚的技術不如現在,加上沒有炸魚、電魚等嚴重難以回復的破壞行為,因此是年年有魚。其次的釣場生態的維護,我們歡迎來自台灣各地的釣客,但也請大家遵守放生小魚的要求,生態的維護非靠一人可為之,最重要的是所有人觀念的改變與改進。
海洋生態是以食物鏈的觀念來看待,保育工作更是一種全面性的作為,包括燕鷗保護工作在內,我們對如何保育,甚至是復育其實是一知半解,所謂的專業理論必須要與實務經驗一起累積與判斷。曾經有漁民認為,禁止登上保護區島礁採貝,對燕鷗保育而言並非最佳方案,漁民認為在退潮時採貝,漲潮時會有小魚靠岸,小魚便能吸引燕鷗覓食,這是一種自然的循環,但事實是不是如此,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令人遺憾的是,大陸漁民的保育觀念淡薄,甚至是反其道而行,炸魚、電魚、濫捕就是鐵證,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大陸漁民的觀念不可能,所以只能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管制海域。未來不僅要積極的管制,更希望能積極的推動介入式復育工作,像是魚苗放流、管制捕釣期的規劃等,如果大家再對這個問題等閒視之,不用多久,馬祖也會出現像台灣沿海一樣,一堆人搶著釣幾條魚。
在此建議,在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出現之前,海域或重要水道列為海巡的重點查緝區域,只要有發現越界下網,立即予以清除,一次、兩次不見效,十次、八次總有嚇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呼籲中央加強馬祖海巡的裝備及人力,以優勢的警力方能達到守備的目的,尤其是在國軍改變外島作戰策略之後,海巡與岸巡成了馬祖重要的守護者,任重而道遠。
海洋生態丕變 人為保育更要積極
-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