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落實建管 生命財產更有保障

  • 2008-01-23
 南竿介壽新街大火燒燬二十多間民宅,事件震撼馬祖全島,相關的善後工作正由有關單位加緊進行中。馬祖地區如介壽新街般的老舊結構體集村依然存在各鄉島,而地區大多數的鄉村聚落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村落結構與現行建管法令無法相容的問題,所以在都市更新或聚落保存推動的過程中,因地制宜的建管法令是必要的。實施建管的目的除了考量整體都市計畫的配置發展外,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五、六十年代,馬祖因為經濟轉型造成人口大量外移,在地的住民人數從數萬人一直到現在全縣總人口勉強維持萬人上下;所以這些年來,政府把長住馬祖列為重要的施政方針,除了在消極面希望人口不再減少外,更希望在積極面營造人口回流的有利環境;因此,大體而言,所有施政作為的最終目標,就是長住馬祖與永續發展。而長住馬祖的第一個考量因素是「住者有其屋」,這些年來地區可以看到很多新的建築在各村莊角落出現,尤以南竿地區為多,但這些新的建物普遍存在建管問題,由於地區的特性使然,建管問題一直困擾著政府與民間。
 實施建管對地區整體發展有其一定的助益,雖然馬祖地區究竟是否合適與台灣同版本的實施建管條例尚存爭議,但建管的最終目的與意義是不容質疑的。一般而言,一間新蓋的房子要符合建管要求,必須是在建蔽率與容積率合法的情況下才能取得建築執照,按照規定,必須要有建築師依相關建築法規設計圖面,內容有結構、水電配置及都市計畫使用分區規範等;換句話說,只要是一間合法的建築房子,一定有足夠的防火巷空間、標準的水電配置、標準的逃生出口等,之所以要求這樣多,是把安全的因素列入考量。
 介壽新街的意外突顯馬祖集村型態與現代建管法令不相容的矛盾,但因為是既有的聚落,所以必須在輔助措施上有更完整的配套,尤其是在消防及逃生的問題方面,要有更周延的考量。除了介壽新街外,仁愛村以及北竿塘岐復興路等地都還有所謂的木造連棟房子,這些地方都要特別加強防火防災設施。馬祖集村聚落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防火巷空間不足,街道狹窄無法讓消防車進入,地形起伏過大等不利於救災的現況,改變地形與集村型式幾乎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只有在輔助設施上加強。
 其次,現代人生活水準提升,家中電器往往超載使用,這是很大的危機,政府及電力有關單位要加強這部份的宣導工作,民眾自己也要有所體認,因為火災一旦發生,影響所及可能不是只有自己。馬祖需要一套量身訂做的建管法律是很多鄉親的期待,但不論是那一套的法律內容,安全絕對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