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航局最新的九十六年國內航線載客率統計,立榮航空所屬的台北-南竿航線以77.5的高載客率再度勇奪全國之冠;這個數字對立榮而言或許是可以振奮人心的成果,但對所有入出馬祖的軍民觀光客而言,高載客率表示大家因為機場無效飛航率高,而經常一票難求的困境。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作業已經展開,我們期盼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一項有助於改善馬祖空中交通順暢性的方案,都能獲得各界及中央政府的支持。機場澈底改善後,馬祖若還能在載客率上維持全國第一,那馬祖才真正是大贏家。
台馬航線自開航以來,各界對載客率是一直很重視,一般所謂的載客率是提供座位數與實際搭載人數之間的關連,從載客率可以看出航線的供需與市場潛力,間接反映的是航點的重要性。馬祖航線向來被喻為黃金航線,從最早的十九人座到現在的五十六人座,機位數大幅增加,載客率並未因此而降低,這代表整體航線的市場潛力仍在,之所以未能開放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這是許多主客觀因素集合而成,機場條件、設施不良應是主因。
空中交通對馬祖發展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今年的旅遊人數不如預期有大幅成長,上半年飛機不正常而取消的旅行團不在少數,在這種條件之下,海空交通適宜的搭配運用更顯重要,尤其在機場現況短時間內無法改善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交通政策更顯重要。其實就獨家經營的航線來看,載客率所反映的市場現況不盡然真實,太過於在乎也沒有實質意義,但這至少反映出市場需求是存在的,包括地方政府、航空公司及旅遊業者都樂觀的認為,如果馬祖有一座像樣的機場,往返的人潮應該還有成長的空間。
除了載客率之外,還要考慮交通的總體需求與便利性,減班固然是降低成本的作法,但卻有違社會大眾對立榮的期待,因此而產生的企業負面印象,甚至是損失都是存在的事實。機場改善是現在馬祖各界最深切的期盼,高載客率的背後仍存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馬祖地區走過飛機開航的十多個年頭,最根本的問題還在等待改善之道。
載客率代表的另一層意義,是市場需求的迫切性與潛力,各界對馬祖航線可開發的潛力認為是樂觀的,不論是觀光、三通都是很大的客源區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而流失的客源,會因為交通改善而回流。從載客率看馬祖的未來是有軌跡可循的,所以歷年來我們經常在載客率上名列前茅,其實心情是憂喜參半的,唯有機場真正獲得全面性的改善,統計數字的成就才比較踏實。
高載客率反映市場需求的迫切性
- 200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