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殯葬習俗有待改善

  • 2008-09-15
 本報上週刊出二則有關於民眾殯葬問題的新聞,一為縣府為杜絕民眾濫墾濫葬,特展開清查行動,並強調凡發現未經核准興建私人墳墓且經查獲,將依相關法令辦理;另則是為解決地區墳墓散布、影響景觀問題,民政局為持續宣導塔葬政策、今年續辦鼓勵自動遷移墳墓撿骨進塔試辦補助,共有二十六戶響應此政策及受惠;我們要對民政局努力改變民眾傳統觀念的努力給予肯定,也呼籲地區年輕人要扮演好疏導溝通角色,讓老一輩能廣為接受此觀念。
 俗語說,死者為大,所以不論政府還是民間,對於地區長期存在的濫葬問題,都是得過且過,只要不蓋到馬路上面來就好,但此姑息作法,對於今天亟力推動觀光發展的馬祖,無疑是打了一技悶棍,痛又不敢說出口,畢竟還是人少情面大,沒人想要得罪人,以致此問題還是懸而未決,甚至被旅客留有「酆都鬼城」之譏,對地方政府與有識民眾來說,實在是相當難堪。
 政府也並非沒努力,民政局在民國八十九年起陸續完成四鄉五島公墓公園化外,同時興建納骨堂、殯儀館等設施,今年度爭取興建火化場設施,藉以永保馬祖青山綠水美景,也不斷宣導民眾遵守規範,莫再任意下葬,並鑑於地區墳墓廣布影響觀瞻,特通過「連江縣鼓勵自動遷移墳墓撿骨進塔試辦補助實施要點」,凡坐落於本縣境內之私人墳墓,由墓主自動遷移撿骨安厝本縣各鄉納骨塔進塔者,均可申請補助,以推動觀光事業發展。
 政府辦法雖多,但還是拿民眾沒辦法,以南竿殯儀館為例,因為民情風俗使然,殯儀館使用率極低,至今地區民間只有立委曹爾忠分別為父母親舉辦告別式,極低的使用率讓民眾批評殯儀館是蚊子館,也有民眾認為,殯儀館有它的長遠需求性,也是未來的趨勢,只是現在民眾只為貪圖便利,就逼迫全村跟他們家一起「分享」喪事,每天吵吵鬧鬧甚至嚴重影響交通,村民是有苦難言,觀光客看見心中更是相當無言,質問這就是「海上桃花源」嗎?
 其實殯儀館使用率偏低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地區習俗,往生者家屬都只在家舉辦喪禮,政府要尊重民眾的習俗,但是在家舉辦除了空間狹小,不方便喪禮舉辦,另外還會產生交通、噪音及環保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我們建議先以實質的鼓勵,讓鄉親願意使用殯儀館舉辦喪禮,以減少交通、噪音等困擾。
 再來就是濫葬問題,一觀光客指述馬祖濫葬情況嚴重可比「酆都鬼城」,觀光前途堪慮,故我們一定要支持縣府的強力作為,也呼籲民眾莫以身試法;而就法律立場,民間的墳墓只能從兩個方向來偵辦,一為是否有侵占公有土地,二則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若發現確有侵占公有土地部分,縣府會處理確認是否要提出告訴(侵占國土為公訴罪),但若屬民間私人土地,就只能從第二個方向加以約束,例如舉發有否違反水土保持法,以及是否危及公共安全等,經舉發後再要求其改善,在透過苦口婆心的宣導,慢慢的,把馬祖殯葬導回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