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縣府為大力推動地區觀光發展,舉辦各類型推銷馬祖的大型活動是不遺餘力、所費不貲,主辦單位人員也在台馬兩地奔波宣傳、舟車勞頓,無不希望能打響馬祖的知名度、提升國人來馬觀光的意願,進而帶動馬祖整體的經濟及觀光產業發展,雖然成效可能不如預期,但馬祖知名度確實提升不少,所欠缺的反而是島內民眾的支持與互助,此點就有賴各界意見領袖及有識之士好好疏導。
以這二年盛大舉辦的「媽祖文化節」、「媽祖在馬祖昇天祭」為例,縣府與馬祖境天后宮都動員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擴大舉辦慶祝活動,花費不少資源及透過傳媒,向國人宣傳馬祖與媽祖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年還特別首次擷取活動主題意象及馬祖自然人文,設計推出一系列的周邊商品,讓紀念品不再只是收藏,更與生活結合,吸引觀光客來馬祖及採買,為此活動帶動更多觀光商機。
在種種努力之下,今年昇天祭的成效,嚴格來說確實不如去年,不僅來賓及觀光客人數不足,連在地民眾都是意興闌珊,只見馬祖村社友及表演團體一頭忙,只有北竿周鄉長、平水尊王廟主委謝議員、金板境天后宮等少數廟宇是情義相挺,其他村莊是根本沒來捧場,冷清的場面,讓外賓都感覺到「你們怎麼自己人都不重視這活動」,實在讓人相當的汗顏,即使今年可推託是受到天候影響,但以往天氣好時,也好不到哪裡去。
平實而論,廟宇活動雖難免流於形式化,給人只有熱鬧一時的感受,各縣市廟宇活動皆為如此,但馬祖與台灣不一樣的是,台灣廟宇活動大家會結合起來共襄盛舉,反觀馬祖各村之間是壁壘分明,成了信仰上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某大村還限制民代不得參加別村廟宇活動,實在是相當要不得的觀念。
馬祖既因媽祖而得名,從媽祖肉身漂流到馬祖澳口那一刻起,馬祖與媽祖就譜下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現在公部門主打媽祖在馬祖,要重新牽起媽祖與馬祖無盡的緣分,是一場媽祖與馬祖的歷史見證,也是一場不能輸的觀光戰役,畢竟媽祖信眾多達二億多人,台灣各地舉辦媽祖祭典活動亦負盛名,尤其是大甲鎮瀾宮,每年都創造當地龐大的商機及進香人潮,值得我們借鏡。馬祖獨具特色,媽祖在馬祖羽化昇天的傳說也獨具吸引力,讓全世界的媽祖信徒來馬祖,感到一生一世情,均霑媽祖恩的意境,形塑馬祖成為兩岸媽祖信仰聖地,持續創造地方及文化產業商機。
當然,活動本身也要檢視是否齊全周到,像廟宇活動要推廣到四鄉五島,成為全縣的活動,讓所有鄉親都有認同感,可先從人事方面開始著手,邀請一些其他鄉的知名人士擔任重要職務,進而能排除狹隘的地域觀念,帶動民眾共襄盛舉,用主動與善意牽起友誼的手,讓觀光客看見馬祖人團結的一面,亦為地方之福。
大型活動應揚棄地域觀念
- 200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