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空運交通改善的迫切性

  • 2008-10-11
 不久前一場颱風造成國內航空交通大亂,颱風過後的第一天,各地空中交通恢復正常,其中金門地區在九月三十日當天一口氣飛了一百一十六架次的班機,創下了金門開航以來的新記錄,同一時間,立榮飛馬祖的部份班機卻因故取消。這個事件突顯馬祖對外空中交通改善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澈底改善馬祖機場進離場限制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尋求適航機種的突破是接下來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營運台金航線的有復興、立榮和華信三家航空公司,這是因為金門機場條件較佳,所以有三家航空公司進駐,而馬祖之所以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家經營,不是我們的人潮旅客不夠多,而是機場條件不如人;正當金馬兩地同時因颱風剛過,需要運輸工具時,金門可以一天飛一百一十六班,馬祖卻因為只有一家能飛,班次機位供不應求。從歷年來的載客率來看,馬祖與金門同屬離島黃金航線,兩地經常出現機位吃緊的情況,遇到天氣不佳的臨時狀況,開場後兩地機場的運能卻有很大的差別。
 馬祖所面臨的空中交通諸多問題是源自場站設施不良,天候因素的干擾甚於一切,有關機場的初步改善方案,地方政府已經完成了評估,我們期盼中央政府能站在照顧離島的立場給予全力的支持,在明年度能落實機場改善的目標。金馬因為觀光與三通的開辦,早已是各家航空公司眼中的黃金航線,又因高鐵效應,國內本島航線紛紛喊停,外島因為無替代工具的前提下,航空交通是唯一可行之路。
 日前擴大小三通首發團由大陸中轉馬祖到台灣的團體正式啟動,而台灣人民經由金馬前往大陸的措施更早一步實施,兩岸利用金馬為交流平台的態勢已然成形,這背後隱藏多少人潮不可預測,做為一個中轉交流平台樞紐,交通的順暢度是何其重要,中央政府不會不知道。相信對大多數的馬祖鄉親而言,交通改善的急迫性更甚於對大陸地區開放的各種政策,有了順暢的交通,各種開放政策才能真正為地方帶來「錢」景。
 旅遊旺季加上三通,必然機位是僧多粥少,機位訂不到也是事實;而民眾會認為在發展觀光及三通,壓縮在地住民搭機空間,這種矛盾、複雜的心情,可以體諒;但我們要看的不是純粹只為解決在地居民的需求,在此再三的強調,馬祖機場的改善不是為了馬祖人,而是為了全國的人民,不論是現行的小三通,還是將來的大三通,我們都樂觀的認為金馬還有生存的空間,但必須在各項設施、競爭力俱備的前提下。
 期盼中央能以馬祖長遠的生存角度來看機場改善的議題,馬祖鄉親更要有此認知,不論觀光還是三通,馬祖與金門同樣都有優越的條件,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