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直航 勢之所趨

  • 2008-12-16
 相隔一甲子,海峽兩岸大三通時代終於來臨,在經過金馬小三通多年的試辦以來,兩岸透過各種交流的機會達到互惠的目的;馬祖地區各界意識到不設法提升小三通競爭力,是無法在大三通的洪流中繼續生存的;為此,縣長陳雪生日前專程拜會大陸馬尾區,就馬祖爭取最近距離航線提出說明,大陸方面也表示能夠理解。的確,在面對嚴峻的現實考驗之下,馬祖唯有推動與大陸多點直航才是可以繼續生存的方法之一。
 民進黨政府延續清末的鎖國政策,但事實證明封閉不能解決問題,不論是從文化、經濟各種角度看待交流,都是有利用區域發展的;相同的道理,台灣之所以要與大陸大三通,也是著眼於共存互惠的大原則。馬祖各界在意識到未來三通的大方向與衝擊勢所難免的情況下,也要想辦法找出路,而檢視過去多年小三通的經驗,馬祖之所以無法與金門相提相比,主要原因是競爭力缺乏,這裡面包括了馬祖對台灣的空運交通以及馬祖對大陸的海運交通。如何改善這兩項交通問題,成了要突破現況的重要作為。
 在馬祖對台灣空運交通方面,民航局已經著手發包北竿機場的左右定位台工程,預估明年完成之後可大幅降低起降標準,空中交通的穩定性大幅提升,但是要因應未來長遠的發展,興建中大型機場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在馬祖對大陸海路方面,小三通實施多年來,只開放馬祖福澳與大陸的馬尾為對口港,兩馬航線與金門及廈門之間航線最大的差距是航程多了近一小時,在便利性的競爭力上就差了很多,這也是馬祖各界積極想要開闢大陸最近航點的重要原因。
 經由此次府會及北竿各界赴大陸考察的結果,現階段以黃岐的航點是最利於馬祖小三通的,黃岐與馬祖的航線,從過去至現在,都是雙方往返最多、最近的航線,航程在半小時左右可到達,再由黃岐坐車至福州現在大約一個半小時,要比現今至馬尾的時間,海上減少一小時以上。縮短海上航行時間就是提升競爭力的具體作為,便利性提升之後相對降低了運輸成本,以現行大三通台北到福州票價來看,單程要近萬元台幣,如果馬祖的小三通能在價格上有所優勢,保有一定客源是可行的。
 以馬祖現階段的條件而言,在海上航點部份,除了現存的馬祖-馬尾與馬祖-寧德兩航線外,因屬馬祖-黃岐線較有發展的可能性,這條線是馬祖到大陸最近的線,誠心的期盼兩岸多一點「努力」,少一點「阻力」,讓馬祖與大陸最近的航線能夠開航,而既有的馬尾航線也能繼續的運作,最終要讓市場機制決定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