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祖地方小,任何一件事情都很容易被放大,而網路更易流於匿名的攻訐工具,部分情緒性的攻擊與謾罵,並無法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有所改善,甚至容易觸犯誹謗或公然侮辱等罪。因此,如何提升網路禮儀,在匿名性的自由國度中,讓人有一些基本的使用規範,使人能自由發言,但不流於口水戰場,也讓網路這個溝通管道能夠雙向互動,而不只停留在情緒性的發洩上,是很重要的一件課題。
網路的功能性早已被肯定,無遠弗屆的穿透力,更讓新世紀的媒體因為網路而顛覆,馬祖也因為有網路的溝通平台,方便於大家的訊息流通,公家單位的宣導等,而許多有志之士,署名對於時政的批評更讓我們肯定,事情不一定誰對誰錯,但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發言人的權利。
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與傳播方式。它的特色及便利性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卻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但歸根究柢,它不過是一種工具,造成這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是敲鍵盤、點擊滑鼠的使用者。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高科技野蠻人」,在踏上資訊高速公路、猛敲鍵盤之際,實有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網路素養及網路禮儀之必要。培養適當的網路使用習慣,並善用網路的優點,避免或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網路素養」一詞乃伴隨網路科技時代產生,由於網路科技的進展迅速,它的意涵也不斷地改變。在過去,網路素養大多單指認識網路、使用網路的能力等,然現今,單單只是對電腦網路的基本認識與使用已經不足構成「網路素養」這個詞的意涵,尚須加入「網路倫理」的概念,包括使用者是否明瞭在網路上該怎麼說話、該怎麼自律、怎樣才不會觸犯法條規範等。
簡單來說,網路禮儀就是網路世界中的禮儀規範,主要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使用者彼此間的互動禮儀。網路禮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網路中特有的「匿名性」,往往掩蓋了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中的身分,因此使人彷彿帶著面具,見不著真面目。而由於這樣的匿名性所帶來的遮蓋,往往讓人以為可以戴著面具為所欲為,而不受現實生活中的約束與規範。這麼一來,網路世界便容易流為不負責任發言的場所,流於情緒性的攻擊與謾罵,而無法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有所改善,甚至容易觸犯誹謗或公然侮辱等罪。
任何人都有權利在網路上發表言論,但並不表示可以任意的散步個人的情緒化謾罵,對於現實生活合理的不滿,應該在當下要求更正,在人與人關係緊密的情況下,許多人對於不合理的待遇隱忍,而藉由網路匿名特性批評,加上一些網友的群起支援,似乎滿足當事人的私心,但如果事情並非如此,對於被批評者又何嘗公平。因此,我們應該學習網路行為要合乎網路素養,被批評者也不用悶不作聲,大聲提出自己的意見,畢竟言論是自由的,但要學習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
提升網路素養 成為理性溝通管道
- 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