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期待的馬祖空中交通改善首部曲,北竿機場03/21跑道 LDA/DME架設工程已經順利發包執行中,預估今年九月底可以完成,這項工程對於馬祖空中交通穩定性提升有一定功能,因應未來導航技術的突破,立榮公司在航班規劃上要及早的提出對策。北竿各界希望立榮能夠增加一個班次,這個班次對於馬祖整體運能提升或許沒有很明顯的改變,但碰到以後「南關北開」時,這一班就會等於兩班,甚至更多,況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南關北開」的情況會比現在更頻繁。
根據民航局的評估,北竿機場改善第一階段預估將能見度標準,由目前的三千二百公尺降到二千四百公尺,待運行一陣子後,再研擬降到二千公尺的可行性;民航局依據92年到96年馬祖天氣資料統計分析,北竿機場在完成上述改善工程之後,全年之中全天候不能飛航的天數,由二十二天降到八天,有效飛航率可望達到九成六左右。若果真如此,未來幾乎沒有所謂全天關場可能,就穩定性提升而言是助益很大,這個階段工作的完成只能被稱之為交通改善首部曲的原因,在於現有北竿機場不得不面對班次不足的窘境,若沒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導航改善之後充其量也只是提升備用功能的角色而已,對於全面改善馬祖對外空中交通仍無明顯助益。
在民航局的認知裡,馬祖的空中交通問題是患班機不穩,非患運能不足,所以在理論上改善了導航,就等於增加了班次,但理論歸理論,要真正落實是需要航空公司配合的;不久前,民航局副局長來馬與地方民意座談時指出,立榮公司要加緊做的事是機隊的調派與重整,言下之意是要立榮及早因應馬祖機場在導航改善之後的運輸調度。北竿機場要求加班是對馬祖空中交通改善有整體助益的,因為未來「北開南關」的比率會相對提升,有了較多的固定班次,就有較多的機會能夠飛出班機,否則機場開放卻無表定班次可飛,機場有開又等於沒開。
台馬空中交通在經過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後,一直無法在既有的條件下,讓南北竿機場以有限的先天條件,發揮到極限的功能,我們一方面要設法改善機場的起降條件,但這不是立即可行的任務,另一方面是要在既有的條件下想辦法突破現況,而不能「望霧興嘆」。北竿機場儀降系統已經發包施工中,機場起降條件會有明顯的改善,屆時所謂的「南機北降」會頻繁的出現,現在如果不對班次調整做因應,光是未來的轉降加班,會讓交通的亂象更加擴大,在不影響南竿既有班次的前提下,增加北竿固定班次對整體改善是利多於弊的。
導航改善 運能提升
- 200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