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公園管理 認養是最佳做法

  • 2009-06-02
 公部門的力量是有限的,民間的力量才是豐沛的,同時,有的工作、事務鼓勵、發動民間來做,會更有效率,而且持續。以公園清理來說,透過社協由民間熱心人士認養,主管部門配合提供基本器具,可一次解決存在的問題。
 大家要求要有休閒遊憩空間,但完成之後,在清理、管理上出現問題,時間一久,雜草叢生,綠美化變成荒無,不免看了讓人難過。
 我們不能說任何環境維護工作都交給清潔人員,這樣對他們也不公平,有的鄰近住戶或是大家都在使用的公共設施,發動民間來做認養,沒有什麼不可以,而且更能達到教育效果。
 以介壽澳口景觀公園而言,在完工之後,光是清理維護工作,引起民眾聲音,公部門說做好橫向連繫,再確認責任歸屬,但至今還是未見專責人員,在聲音大時,清理一下,那不是長久之計,唯有是交由民間人士認養。
 清水濱海步道也是如此,為了多一點綠色,在步道旁種植不少原生花卉,但沒有專責管理,常見垃圾外,不少花卉枯死。
 環境要好看,花木要長的好,需要人來照顧、守護,雜草要清、水要澆,不是任其自生自滅,介壽澳口景觀公園花木栽植,花數百萬元,不做管理維護,十分可惜。
 我們今天很多事,不單單只靠公部門,有的需要民間參與,公部門配合推動。以公園認養,相關部門可透過社協、村公所規劃採購一些相關器具如鏟子、澆水器具等,交由認養人員,並在公園內劃成幾個區域,各由認養人員來做,在區域內打上一個認養標識,讓參與的人有責任感也有成就感。
 其實,認養公園各劃定區域並不累,可組成二人以上小組拔拔草、灑灑水,或清理周邊穢物、垃圾,不但美化周邊環境,也可提供自家優質休憩天地。
 以現今的狀況,唯有採取認養是最快也最有效率的方法,希望相關部門儘早規劃認養做法,把設立公園的美意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