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好客,這是地方傳統民情;當然,好的民情習性予以保留、延續,不過,隨著環境、觀念轉換,有的在作法上也要調整、修正。以接待親友而言,熱情招待是最基本,但過度、過頭的設宴,不但主人、賓客疲於奔命,也達不到久未相聚的愉悅效果。
我們在呼籲減少應酬、擺脫拚酒文化之後,再就待客之道提出看法,希望大家朝良性、健康的模式去做,而不因接待弄得人仰馬翻或所費不貲。
地方由於對外交通的開拓,以及小三通的擴大,迎來送往的次數、頻率勢必增加,其實,待客之道在於真誠,不在於過度款待,有的訪客要的不是這些,反而帶給對方負擔。
現代人不喜歡大吃大喝,甚至厭惡拚酒或強迫喝酒,喜愛的是親友相聚一起,大家輕輕鬆鬆聊開話題。至於,招呼三餐,各給對方一個自由空間,任由對方自己簡單選擇,這樣才能體會滿足、自在。
以旅台親友來說,他們要吃的不是大肉、大酒,鍾愛的是家鄉在地食材,如鮮魚、海產品及特產食品,可以上市場採購,由自己烹飪,大家圍在一起食用,不必呼朋引伴,也不必麻煩通知及捧場。
之前,我們也曾說過,除非他們帶朋友來,需要做面子,不然招呼親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送禮,不但實際,也是最直接的受益,他們回去再轉贈或帶回家人食用,不管是海、特產、海鮮,可視他們需求而定。
一般宴請親友,除了自己調製在地口味之外,在外安排設宴,也是儘量力求簡化,沒有必要再像過去一定要湊成一桌,那是十分累人的。同時,過去流行吃飯再唱歌,現在也已漸漸減少,也有不少人帶到景點較佳的地方喝茶、喝喝咖啡,這樣都是不錯的做法,而且有的客人喜歡如此。
客隨主便,現代人都是身心忙碌的,無形、有形的壓力環繞在周圍,出遊也是尋求片刻寧靜,或是探訪親友聚聚,並非要的是過度、過頭的招待。
人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他記憶最多的地方,旅客鄉親回來,尋求的是那份心靈填補,而不是用酒來填補胃口。
待客在於真情、心意
-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