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祖」與「中央人脈」

  • 2009-06-04
 十二月五日將舉行三合一選舉,地區縣長候選人已展開前置作業,爭取民心。我們可以發現,兩位的訴求有極大共通點,第一是強調自己在中央很有人脈;第二是說自己很愛馬祖;其人格特質、道德操守與政策遠見、執行力卻不一定是宣傳的重點。對此,選民應抱持何種態度?本報嘗試分析。
 首先就兩位候選人所強調的中央人脈,大家都肯定有人脈多好辦事,尤其是深耕的人脈,不管是勞工、中央官員或者是其他縣市政府主管,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給予馬祖幫助,不管是在中央決策形成的時候,替馬祖說話,或幫馬祖爭取補助,間接收益的總是地區居民;而對基層人脈的重視,更能期待此候選人對選民的照顧。
 其次是「愛馬祖」,事實上台灣各縣市長候選人,甚至競選國家元首者,都曾提出類似概念;把選民對家鄉的愛,移轉到對特定候選人的愛護上;但知名政論家南方朔曾提醒我們,這裡愛國、愛鄉的內容是由政治人物所定的;可能變成一種「幼稚型符號」,作為離間選民、打擊對手的工具。前兩屆總統大選就曾出現「O號中國人、X號台灣人」等字眼。「愛馬祖」會不會在選情激烈的時刻成為類似口號,還不得而知,不過,任何人對原鄉的愛,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
 既然我們肯定以上兩種訴求,那為什麼還要提醒選民小心?因為中央人脈和對家鄉的愛固然為縣長候選人加分,但最後,還是要選出最符合縣長特質的人。作為縣長,對外代表本縣,其廉潔、操守必須以高標準來檢視,其治理馬祖,必須提出最有遠見、最符合大多數鄉親長遠利益的政策;其施政必須有目標,管理要有原則,讓全體公務員有所適從,且不敢胡作非為。
 縣長陳雪生時時以此為念,而這樣的說法,也呼應了商業週刊董事長何飛鵬理想的主管特質。您可以說這些特質不重要,但空有中央人脈,空有對家鄉的愛,又豈能保證建設得好?再多的中央補助,要找到懂得用的人,要有一批可以輔佐縣長、善加運用的團隊,才能為縣民謀福;而如何找到這樣的縣長人選,就請選民「聽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