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努力,馬祖的環境清潔度已有相當的水準,但我們環境中的雜亂,即環境美質的部份,卻仍有很大幅度的進步空間。消除雜亂包括建築物立面的改善、街道美質的提升和公共空間的整頓等,除需要見到公權力的效率和民眾的配合外,更需要大量的經費及有效行政策略的應用和人力的投入。果能如此,馬祖欲見到脫胎換骨的馬祖環境美質新面貌,仍然還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消除髒亂只是國家環保建設初期的層次,隨著經濟發展,國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漸提高,整體生活環境除了要求基本的「乾淨」,更要進一步提升到「美」的要求。跟台灣地區比較,整體的生活環境品質符合基本的乾淨水準外,馬祖還算是一個低度開發的島嶼,因此有關於「美」的內容,其條件也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若說要跟歐美先進國家比較,以觀光立縣的馬祖,其公共空間與居家環境的整體視覺美質,實在也沒有太多可以自豪的地方。
依環保署14項環境衛生永續指標,做到「整體視覺美質」,這些指標還擴及環保領域之外,如道路電纜整齊化、景觀地標優質化、公共設施標準化、路面無坑平坦化…等,要求的層次遠高於傳統環保議題。比如廣告招牌的規劃整頓、雜亂無章電纜線的消除、大樓外牆的拉皮美化、街道家具的造型、比例、顏色、質感等。
不可諱言,馬祖地區單單是屋頂任意加蓋,處處可見形形色色的違章建築,就足以成為整體視覺美質的最大殺手。其它的像是空地引來垃圾及髒亂,有時亦成為私人雜物、建材、器具的堆積場;空調設備,特別是分離式冷氣機到處亂掛在建築物之外牆上;建築物的外牆上招牌是恣意架設,而且招牌壞了又不維修;電線、電纜任意拉線,這樣凌亂的景象在馬祖是到處可見。
相信許多民眾都有到過日本、新加坡、瑞士、加拿大、歐洲等國家的旅遊經驗,在上述這些地方旅行的感受,絕對和前往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不一樣,其差異所在應該就是國家整體環境給予遊客的觀感及印象。無論是城市環境的整潔美觀、街道上形形色色的看板、都市鄉村的建築、鄉鎮市區所呈現的景觀文化,在在都能讓遊客深受體會。
但是要全面提升公共空間與居家環境的「整體視覺美質」的願景,絕非僅靠政府力量即可成功,必須全民一起努力,除了公部門在公共建設上的加速推動,更重要的是民眾對都市外部環境空間改善的重視和熱情,有了共同未來夢想,馬祖的處處角落才能成為動人的風景。
提升馬祖的環境美質
- 200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