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十大夜市評選,象徵衛生和環境整潔的「最環保」夜市,沒有一個符合標準,因此從缺。評審一致認為參選夜市均未達環保概念,因此本屆該獎項決定「從缺」,希望藉此提醒夜市業者和各縣市政府更加留意環保議題。
以上的情形不單單只在夜市裡發生,每個人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就知道我們的周遭充斥了多少的免洗餐具、免洗筷。從夜市評選最環保獎從缺的反省中,馬祖的公部門到民間必須體認到,環保是不斷求進步的付出,以減少垃圾量、減少地球污染為終極目標,唯有每個人身體力行,馬祖才能打造實現低碳樂活島的願景。
實施推動不使用免洗餐具,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不能否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看見免洗餐具大量的出現。近年來,環保機關為減少免洗餐具、免洗筷、購物用塑膠袋、飲料杯等用後即丟產品,逐步推動多項源頭減量措施,包括於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等場所,均有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政府機關、學校推動紙杯減量及餐廳內用餐禁用免洗餐具,四大連鎖便利商店、百貨量販業美食街免洗筷減量,以及飲料販賣業者推動自備環保杯折扣優惠等。但是,還是有許多小吃店、攤商因流動人潮多、規模小且缺乏清洗餐具的條件,且受民眾消費生活習慣、方便性需求、販售食品價格等因素影響,免洗筷及塑膠類免洗餐具的使用還是普遍存在。
不管是逛夜市或是到小吃店,絕大部分的人都會使用店家提供的免洗筷,多吃幾家,可能一個人就使用了兩三雙免洗筷,跟現在全球推動的減碳運動,實在有強烈對比。搶救地球行動,可以從不使用免洗餐具、免洗筷做起。首先,地方政府應加強宣導,並呼籲民眾、商家及夜市自治管理單位力行環保愛護地球,推動免洗餐具減量、落實垃圾分類及維護環境衛生,共同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年輕的一代,幾乎從出生到今天,都常用全世界少見的免洗筷、保麗龍盤碗、塑膠匙、塑膠袋裝食物。處在一個文明社會的島嶼,難道我們的餐飲服務至今仍不能提供清洗餐具這種基本的技術與設備嗎?為了地球、為了後代,政府應該拿出一點魄力,讓這些塑膠、保麗龍等既不環保又不安全的食物容器從我們居住的島嶼消失。
做環保 從不使用免洗餐具開始
- 2010-09-19